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森郭服饰”传承人努拉:藏在五彩斑斓里的坚守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3-09-11 09:31:00来源: 西藏商报


顾客正在挑选“森郭服饰”。


制作完成的“森郭服饰”。

  森郭,是指古象雄时期的一个小部落,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改则县麻米乡和物玛乡一带。这个部落的女性服饰别具一格,主要由红、绿、黑、黄、蓝五种颜色制成,色彩绚丽,被称为“森郭服饰”,“森郭部落”将这一服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13年,“森郭服饰”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改则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倾尽全力

  倾尽全力

  开设手工制作工坊

  8月的阿里天高云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阿里地区改则县努拉老人的工坊内,一件件五彩服饰如同彩虹般绚丽夺目。工坊内,努拉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缝制手中的布料,经过他的巧手,一件“森郭服饰”的雏形就此产生。

  努拉今年66岁,自他曾祖父起,家人就开始从事“森郭服饰”制作,并将这项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努拉告诉记者:“从父亲那一辈开始,由于外来服饰的流入,藏民族传统服饰的发展就不如从前了,这对‘森郭服饰’的传承也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将“森郭服饰”发扬光大,继续传承制作工艺,2009年,努拉倾尽全力,开了一家“森郭服饰”制作工坊。“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森郭服饰’是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努拉笑着说,“工坊刚开始,的确在资金、人手、原料上有很大的困难,但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订单慢慢多了起来。除了服装外,我们还制作了帽子、香囊等40多种产品,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工坊年销售额能达到六七十万元。”

  倾囊相授

  手把手培养百名传承者

  工坊内的服饰颜色艳丽,如同一个巨大的调色盘,将人们的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走进工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挑原料、调颜色、手工缝制……每道工序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努拉满脸欣慰地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每年工坊都会招收工人,为当地的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既能学到一门手艺,又能实现增收致富。“只要是我会的,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现在带过的学徒已经有100多人了,有8名学成出师,开始独自制作‘森郭服饰’,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努拉笑着说。

  环顾工坊四周,那面“荣誉墙”最引人注目,墙上挂着“扶贫就业工坊”“热心捐资助学,情系宏志学子”“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锦旗奖章,述说了老人这十余年的坚守与担当。努拉说:“这些年,我总想为乡亲们做些实事,就和家人一起资助了改则县的一些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2013年,“森郭服饰”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努拉也成为“森郭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努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名气后,很多游客会特地来买‘森郭服装’,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但由于服饰是纯手工缝制,制作工期较长,现在我们愁的不是销售问题,而是做不完那么多的产品呢!”

  传承创新

  传统元素与现代技艺相结合

  对于“森郭服饰”制作工坊的发展现状,努拉很满意,但对于未来,努拉有着更多的想法。“传统服饰的发展,必须有创新,还要和现代技艺相结合,加入一些新颖的服装设计,才能更好地符合当下的潮流,受到大家的喜欢。”努拉告诉记者:“我有5个孩子,目前好几个还在读书,我希望他们以后能回到家乡,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毕竟年轻人有思想、有活力,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森郭服饰’的制作手艺,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边巴琼吉是努拉的小女儿,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她表示,由于家里人都会制作“森郭服饰”,她从小就对这种服饰有很深的感情。“对我来说,‘森郭服饰’是童年里最艳丽的色彩。逢年过节,我都会穿上爸妈手工制作的‘森郭服饰’,别的小朋友都特别羡慕我。”边巴琼吉笑着说,“每一件‘森郭服饰’都是爸妈精心制作的,一针一线里包含了他们对于传统服饰的坚守,也让我认识到传承这门手艺的重要性,以后有机会我也想成为守护‘森郭服饰’的一员。”

  看着眼前那一件件色彩明亮的服饰,努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就如同他第一次尝试用针线缝制“森郭服饰”一样,满眼的喜悦和惊艳。穿越岁月长廊,光影里的老人似乎恢复了年轻时的面容,在父亲的指导下,耐心地挥动手中的针线,将那一抹抹“色彩”缝制成永恒,带着历史的厚重呈现在众人眼前。“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我有义务传承下去。”努拉喃喃地说,他伸手抚摸制作台上的“森郭服饰”,这里不仅凝聚着他半生的心血,更凝聚着一家四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