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书写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客观全面、动态发展、普遍联系的历史观点,重点加强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发展史教育。”西藏大学教授普布次仁在首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对此,普布次仁表示,“四个共同”全面覆盖并全程贯穿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与演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高度凝结和深刻表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国情与理论依据。
怎样加强历史观教育?普布次仁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历史观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宏大历史叙事中把握历史进程与发展脉络,使各族群众理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认识中华民族包容凝聚的历史逻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内化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历史观教育的政治性、方向性。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应设立边疆学学科并开设相关课程,普及中国边疆历史沿革、边疆发展现状等知识,建立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基准的研究体系、话语体系、教育体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运用民族学等跨学科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中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来路和去向,传承弘扬伟大爱国精神、民族精神。
其次,坚持科学历史叙事,增强历史观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如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叙述,应该既讲清楚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方的主权主导和有效统治,也要讲明白边疆地方主动靠拢中央政权的历史过程,充分展现边疆地方与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的宏大历史进程。
最后,坚决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认同,增强各族群众对边疆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识,坚定历史自信,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高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藏大举行
近日,西藏高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举行。该论坛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西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详细] -
外籍专家记者团近距离感受西藏:富有底蕴 面向未来
“大昭寺人潮拥挤,我感觉那里充满了活力。”“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一系列知名的重点历史文化遗迹,但同时,我们的四周又充满了现代化城市感。”[详细] -
共筑安全防线 共享清朗空间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西藏自治区活动于2023年9月11日至17日成功举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