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登江措:让石头活起来
出生工匠世家 从小耳濡目染
“叮叮当当……”一阵阵敲击声从一幢藏式楼房里传出,土登江措正专心致志地雕刻着。屋内一张藏式坐垫,旁边的盒子内装着30余把刻刀,一张矮小的桌子上摆放着雕刻到一半的黑玉石。在这简单的工作室里,土登江措干着不简单的事……
土登江措,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玉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一家五代人从事黑玉石雕刻。在西藏拉萨,说起黑玉石雕,就不得不提土登江措。他出生在昌都市江达县的工匠世家,从小就热爱绘画。“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和爸爸总带着我去山上采石头,那时很不理解。但是几个月后,看到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在他们手里‘活’起来了,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土登江措满脸自豪地说,“我爷爷在我们本地是家喻户晓的雕刻师,他的雕刻技艺栩栩如生,村里很多人都会委托爷爷雕刻佛像,很受当地人尊敬。他对我来说很重要,是我绘画方面的启蒙老师。”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的土登江措从小就下定决心要继承好爷爷和父亲的衣钵。
“11岁开始我便跟随父亲学习藏族传统绘画和雕刻技术,我每天都要完成一幅画作,每当看到村里别的孩子在外面玩耍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是我想成为像先辈那样厉害的人,所以每次我都会咬牙坚持坐在家中绘画、雕刻,一坐就是一整天。”土登江措回忆着。
13岁那年,土登江措举家搬迁到了拉萨,天资聪慧的他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在绘画和雕刻技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技艺也不断提升。
多年苦练技艺 终于“一战成名”
2008年,土登江措被西藏蓝雪工贸有限公司聘请为石雕和唐卡技师,2015年年底辞职。在担任技师期间,他培养了40余名雕刻和绘画艺术人才,目前出师并自立门户的学徒就有14名。
辞职后的土登江措再三考虑,自己开办了西藏土江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刚成立那会儿压力确实很大,因为家里并不是很富裕,我自己的积蓄也不多,刚开始打拼的时候我家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但是我热爱这门技艺,我不想看着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技艺无人传承,希望我的子孙后辈都能看到这门技艺。”土登江措说。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慢慢地被大家所认可。2016年,在首届造像博览会上,土登江措“一战成名”,当年获得了西藏自治区二级造像师称号;2017年,他的作品在第二届西藏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019年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玉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42岁的土登江措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20余年,回望过去,土登江措表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现在和未来 做好会的、学好新的
走进土登江措的展厅,各种栩栩如生的作品整齐有序地摆放着,“西藏的虱雕和骨雕技艺也是浩瀚的雕刻技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传承的人很少,骨雕技艺几乎无人传承,在我下半段人生里,我将会学习这两项技艺,努力钻研,做到传承、保护和发扬。”土登江措信心满满地说。
黑玉石产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岩石和石矿山上,高原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这种独特的石材。西藏的玉石雕刻技术,是在古代汉族的雕刻技术及印度雕刻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据了解,西藏的黑玉石雕刻技艺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项技艺的文化底蕴深厚,技术要求同样很高。“学习和掌握玉石雕刻技术和技能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首先要在纸上学习至少两年的唐卡绘画技能,唐卡绘画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或可以独立完成唐卡绘画作品时,才可以开始玉石雕刻技术学习。”土登江措介绍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走近康诺玛尼石雕刻技艺: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去年10月20日,在以“新征程的中国:幸福新西藏 发展新画卷”为主题的“外交部西藏全球推介活动”上,巧夺天工的康诺玛尼石雕刻作品在非遗展厅展览展示中大放异彩。[详细] -
尼木推动农特产业快速发展: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
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拉萨市尼木县素有“文香故里”的美誉,被誉为“拉萨手工作坊”,是西藏民族手工业传承最为丰富的县之一。[详细] -
西藏手艺人嘎玛曲扎:愿古老雕刻艺术从高原走向远方
在嘎玛曲扎的工作间,有两个展柜处在房间的对角线上。一边陈列着嘎玛曲扎创作的各类文创产品,另一边则放着祖辈们曾用过的墨盒、各类雕刻工具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