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那曲:中国石油海拔4500米的“民生日记”

发布时间:2023-11-01 08:53:00来源: 新华网

  在西藏,有“远在阿里、苦在那曲”之说。那曲之苦,苦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苦在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苦在年平均气温在-2.2℃和全年100多天的大风天气,也苦在基础设施不健全……

  2021年9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西藏调研时提出的“统筹解决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偏远加油站基层员工生产生活保障问题”指示精神为中国石油西藏销售扎实做好民生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解决好高海拔员工生活吃水、取暖、吃饭、洗澡、住房以及富氧“5+1”难题,让高海拔员工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中国石油西藏销售给出了解题方案。

  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9月13日,9项有关淋浴、取暖、如厕的维修改造项目完工

  9月25日,12套新建周转房全部完工

  10月15日,70套弥散式制氧设备全部安装完毕

  10月16日,海拔4500米的蔬菜大棚竣工

  ……

  翻开那曲公司“民生日记”,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员工“稳稳地幸福”。

  “以前最难受的就是冬天晚上上厕所,家里没有卫生间,只能在零下十几度跑到50米以外的公厕去。”那曲公司综合办公室索朗卓嘎说,“现在多好啊,房间里面有地暖、有氧气、有淋浴、有卫生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位于那曲市的那曲公司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偏远地区的条件有多艰苦。

  “这个铁皮房我们住了十几年,只要一刮风塑料窗户呼呼作响,吵得人睡不着。下雨天,屋里屋外全是水。”索县1号加油站经理洛桑达瓦说,“现在,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洗脸池、热水器、淋浴器、煤气灶、电地暖一应俱全,营业室和周转房还配上了制氧机。”


图:索县1号加油站员工曾经住了十几年的铁皮房


图:索县1号加油站崭新的周转房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党委列出116项民生清单,其中位于那曲的11项都是大型项目,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占民生项目总投资的20%,彻底解决了那曲公司员工在如厕、取暖、淋浴、吃水、吃饭和富氧方面的难题,让雁石坪加油站、索县1号加油站员工住上了崭新的周转房,在这背后凝结的是公司党委“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民生项目一定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确定一批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民生实事项目,是对领导干部智慧、能力和作风的考验。”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冯术坤多次强调。与此同时,公司民生项目办公室人员,行程上万公里,逐站详细调研,从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与时间赛跑,与高寒缺氧博弈,全力以赴保证工程质效。

  从公司“配餐”到员工“点餐”,一件件民生实事,让那曲公司员工在寒冬到来之前,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变“民生之盼”为“民生之赞”

  翻土、种菜、浇水、施肥……是最近一段时间那曲公司机关员工下班后抢着干的事情。

  “蔬菜大棚还没建好的时候,大家就想好了要种小青菜、莴笋、卷心菜、韭菜等蔬菜。这不,刚一建好就迫不及待地种上了。”提起蔬菜大棚,那曲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睦和大家一样兴奋。

  恶劣的天气、厚厚的冻土层,让那曲与绿无缘,新建的蔬菜大棚,让习惯了满目荒凉的员工恨不得它能马上长出新鲜嫩绿的蔬菜。


图:那曲公司蔬菜大棚


图:员工正在种蔬菜

  提起种菜,比员工更开心的是他们的孩子。这几天,那曲公司巴桑一下班就带着孩子晋美加措到蔬菜大棚种菜,她告诉记者,“孩子比我兴奋多了,他从来没有亲手种过蔬菜,也没有看过蔬菜成长,种菜对他来说是一堂难得的社会实践课程。”

  冬天的那曲,天黑的越来越早,巴桑和孩子依旧干劲十足。“蔬菜大棚不仅仅种菜,后期我们还要种很多花草,设置一些休息场所,孩子以后在公司也有玩的地方了。”巴桑说。

  看着热火朝天的种菜场景,何睦说:“以前我们没有一棵树,现在却拥有了整片绿,要感谢集团公司党组和公司党委啊。”

  如今的那曲,一排排崭新的周转房,一个个善居工程,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绘就出一幅幸福温暖的民生画卷。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