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走进“新藏公路第一驿站”日土县多玛乡——在人车熙攘中感受活力

发布时间:2023-11-06 09:07: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多玛乡商户刘世鹏(左)在为购物者结账。记者 娄梦琳 摄

  从西藏阿里日土县出发,沿着219国道一路向北,经过美丽的班公湖,一小时后,便来到热闹的多玛乡。这种“热闹”,在深秋西藏的许多乡镇是少见的。

  道路两旁,旅馆、饭店、超市、菜铺、修理店……商铺林立,应有尽有;数十辆卡车安然停靠,经过长途跋涉在此休整,加油添水、补胎检修,司机们各忙各的;三三两两的旅客聚在一起分享旅行趣闻,打杂的姑娘拿着几样蔬菜往馆子里赶,几位老人在闲聊,一群孩子在玩耍……

  作为从新藏线进入西藏的第一个乡,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被誉为“新藏公路第一驿站”。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动,借助区位优势,多玛乡干部群众乘势而上、艰苦奋斗,把地处偏远的“多玛站”建设成集居住生活、公共服务、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红红火火的产业映照着人们蒸蒸日上的生活。

  特色小镇展新姿

  “这里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近十年来,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刚开始跑长途的时候,多玛乡最多的是土坯房,每次停留休息,不仅很多物资补给不上,住的地方也不好找,时常要睡在车里。现在,吃饭、住宿、补给、维修,都很便利。”丹增是一名长途货运司机,今年42岁的他已经在新藏线上奔波了14年。

  正如丹增所见证的那样,多玛乡在不断“长大”。本世纪初,公路沿线只有一些土坯或石头房子;2008年以后,一些项目开始启动,这里的流动人口多了起来;2011年,阿里地区将多玛乡列为地区级小城镇示范点,逐步完善基础设施;2016年,多玛乡入选全区首批20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现代化新型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多玛乡党委书记旦增吴坚告诉记者:“特色小城镇建设总投入已接近2亿元,协调推进东部旅游服务区、中部公共服务区、西部居住生活区、北部工贸物流区四大功能区域建设。目前,自来水管网工程、高海拔供暖供氧工程、美化亮化硬化工程等已完成建设,新建的一体化医院和垃圾填埋场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新建的多玛乡商业街正在招商。”

  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阿里高原北部,一个乡镇竟然有一条现代化的商业街。

  跟随旦增吴坚来到多玛乡商业街,只见街道宽阔整洁,太阳能路灯站成一行,绿化箱体分列成排,两边的商业综合体墙面红白相间,充满西藏风情。其中,用于酒店开发的商业楼高达4层,内部装修一新,电梯、供暖供氧、自来水等设施设备样样俱全。

  据介绍,商业街总计投资1.1亿元,建成7栋大楼以及附属的步行街、文化广场、河堤等,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内含近百个铺面。

  “我乡地处新藏线重要节点,过往车辆和游客众多。今年夏季,仅大货车每天过往就超过200辆,吃饭、住宿已经显得紧张。”旦增吴坚充满信心地说,“待商业街全面运营,可大幅提升多玛乡接待能力,让‘新藏公路第一驿站’品牌更加响亮,必将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商业兴旺日子火

  厨房里油烟腾腾,备菜、热油、下锅、翻炒……客人再多,潘姐都不慌不乱,很快,一份香气四溢的回锅肉就装盘上桌了。

  “这个时候不算忙,七八月份时,店外时常要排队。”潘姐在多玛乡经营着一家川菜馆,靠着热情好客、味道“巴适”,她家的店在很多旅行攻略中出现。

  潘姐的丈夫卓继华向记者讲起了他们的故事。前些年,由于经营不善,还在老家四川自贡的卓继华欠下一屁股债。2016年,经老乡介绍,卓继华一家来到这里打工。当时正值多玛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卓继华发现这里缺少蔬菜,流动人口多,卖菜很赚钱。

  “我们就开了一家小小的菜铺。没承想,多玛乡一天天变大变好,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菜铺变成了饭店,饭店又扩大到兼营吃饭、住宿。当前,我们正在和乡政府洽谈,合作经营多玛乡自驾营地。”谈起创业史,卓继华既感慨又感恩,“在多玛乡这些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所以,我坚持扎根多玛、回报乡亲,前两年我把儿子也叫了过来。”

  卓继华介绍说,6月至9月是多玛乡最热闹的时候。这期间,他们的日均营业额高达2000元。

  车来人往也给刘世鹏的超市带来了财源,他来自甘肃天水,从父辈手中接下了这家店。“多玛乡的变化,乃至阿里地区的变化,从我进货的物流成本就能看出来。以前我们主要从新疆进货,现在阿里地区发展起来了,不少代理商进驻,许多货物可以直接在噶尔县订购。与2012年相比,现在的物流成本下降了30%。”

  目前,多玛乡有旅馆8家、饭店近20家、超市和杂货铺约15家。商业的兴盛,改变着当地牧民的生活。26岁的索南康卓没有接过世代相传的羊鞭,而是经营起小商店,她的丈夫则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多玛乡服务站的营业员,辛勤经营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舒适而幸福。

  索南康卓告诉记者:“村里很多人不出乡就找到了工作,开茶馆、跑运输、当服务员、打小工。现在发展这么好,机会很多,只要不怕吃苦,就能发家致富。”

  产业发展后劲足

  “你看这些班公柳树苗,现在树叶枯黄,像是没有生机,但一到夏天就绿得发亮。”站在苗圃里,次仁平措眼含柔情,就像望着自家的孩子。

  今年56岁的次仁平措,是多玛乡乌江村村民。10年前,他还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如今已是乌江村的致富带头人。

  “阿里地区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树苗需求量很大,看到能赚钱,我就开始学习种树。后来在村里承包了12亩土地,种植班公柳等树苗。”次仁平措说,“三年生班公柳一株能卖到20元,今年我光卖树苗就赚了60多万元。”

  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次仁平措不仅参与苗圃经济,还经营着砖厂,他的女婿负责开大车和装载机,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富足。

  在多玛乡乌江村,像次仁平措这样参与产业发展,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占大多数。该村村委会主任次仁石确介绍说,村里成立了乌江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村229户951人全部入股,组织开展白绒山羊、牦牛养殖和产品加工,经营砂石场、糌粑加工厂等。

  “2021年,合作社户均分红4000元。去年我们又投资了一个新的砂石场,今年已经产生效益,年底将继续分红。”次仁石确笑着告诉记者,“村民的牲畜集中饲养后,富余劳动力可以参与经营商店、茶馆,搞运输、工程建设、苗圃等,已经实现户户稳定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0800元。”

  近年来,围绕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玛乡党委、政府以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群众持续增收搭建平台,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该乡立足“一道、一羊、一树、一湖”(即国道219、白绒山羊养殖、苗圃经济、班公湖),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群众持续增收。截至2022年年底,该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80元。

  扼守国道219关键节点的多玛乡,经济活跃、人车熙攘,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流物流,还有资金流信息流;改变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更重要的是群众的观念理念。这个高原西北角的乡镇,正生机勃勃地迎接未来。(记者:周辉 马国英 姚海全 普琼 拉巴卓玛 温凯 洛桑旦增 娄梦琳)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