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桑日百姓驶入致富“超车道”

发布时间:2023-11-24 09:12:00来源: 西藏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农牧民增收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山南市桑日县辖3乡1镇43个行政村(社区)83个村民组。经初步核算,2023年前三季度,桑日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6083元(最终以国家统计局山南调查队数据为准),同比增加2900元、增幅为22%,完成年终目标任务的67%。请跟随记者一起探究,桑日县农民是如何驶入致富增收“超车道”的。

  “酿造”甜蜜生活:

  葡萄产业让百姓就近就业

  走进桑日县超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规划整齐的葡萄架错落有致,枝繁叶茂的葡萄藤长势良好,一串串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枝头,散发诱人的香味,几名果农正在采摘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15年,基地经过充分论证,严格筛选保留了超高海拔A、赤霞珠、美乐、威戴尔、霞多丽等多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目前,桑日县超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主要分布在绒乡扎巴村、桑日镇塔木村、白堆乡藏嘎村等3个乡镇10个行政村(社区)。“8500亩葡萄全部挂果后,2000亩高端鲜食葡萄预计产出800吨、产值0.48亿元,6500亩高品质酿酒葡萄预计产出2800吨、葡萄酒140万支、产值2.24亿元,预计总产值将达到2.72亿元。”该葡萄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王姝说。

  央金措姆是塔木村村民,今年41岁。2020年,她成为桑日县乡村振兴葡萄酒农特产销售点销售员。工作中,央金措姆学习了葡萄酒知识,对过好幸福生活更加有信心。“看到外地游客来购买我们自酿的葡萄酒,我心里很高兴!”央金措姆说。

  葡萄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栽培规范化、品种区域化到管理标准化,有力地推动了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至2022年,桑日县超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累计用工人数达9万余人次,累计支付当地群众务工工资1080万元,年人均增收7000元,使周边10个村(社区)群众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增收。

  从小渔村到小康村:

  看达古村的精彩“蝶变”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坚持“建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吸纳当地群众、施工设备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实现增收。“大古水电站自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带动群众就业达1.2万人次,增收1.2亿元。”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德志介绍。

  该公司面向山南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招收14名初高中毕业生实施“三定培养”,毕业后以正式职工身份进入公司工作,形成“教育扶贫—就业安置—全家脱贫”一体化长效扶贫模式。此外,该公司全额投资4875万元在达古村建设精准扶贫就业楼,30间门面房已移交30户搬迁家庭经营,每年稳定增收近60万元,形成了“搬迁—就业—致富”稳定脱贫模式。

  达古村是雅鲁藏布江边一个小渔村。2017年,达古村村委会将72户村民召集在一起,组建了大古运输队,主要承接大古水电站的运输订单,为达古村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该运输队创收1200余万元。

  旦增罗布是大古运输队的一员,2017年初,他像其他村民一样,贷款28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斯太尔重卡。2021年,他还清了贷款;2022年,他花了13万元装修了房屋;今年初,他又换了一辆新的重卡。旦增罗布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现在,我掌握了驾驶技术,又换了新车,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订单。”

  温泉、民宿、茶馆:

  雪巴村村民过上好日子

  出桑日县城,往东北方向溯增期河而上约45公里,行至沃德贡杰雪山脚下的雪巴村,有一处由7个泉眼组成的温泉群,名曰沃卡温泉,是山南市有名的温泉胜地。雪巴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打造特色温泉旅游小镇,让温泉变成了“致富泉”。

  雪巴村村委会主任扎西顿珠说,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接待了来自区内外上万人次游客,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情景。来自林芝市巴宜区的嘎玛,已经在村里的民心宾馆住了5天。“卓拉卡温泉有口皆碑,我是听朋友推荐,专程从林芝赶过来,主要是为了保健。”嘎玛看上去容光焕发,这里的温泉不仅舒服,而且住宿环境也好,还给客人提供免费厨房和灶具。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雪巴村修建了帕姆温泉宾馆、民心宾馆,改建绵曲卡、卓拉卡等温泉,进一步提升游客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引擎”。同时,雪巴村不断升级优化村内“硬环境”,强化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5户高档家庭民宿,不断提升温泉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游客满意率,推动全村温泉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3岁的洛桑曲珍是雪巴村村民,但是她也有多重身份,家庭民宿收银员、茶馆服务员、温泉保洁员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她作为雪巴村一员,在村集体经济中投入劳力,年底就能得到相应的分红。“我每天都过得挺充实的,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洛桑曲珍说,她和父亲轮流值班。去年,她家拿到了3.5万元的分红。

  “雪巴村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123万元增长至2022年389万元,群众分红从2020年每户1万元增长至2022年3.5万元。”雪巴村第一书记李想说。目前,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雪巴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宜居宜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全村98户358人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小康生活。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桑日县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桑日县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

  特色产业“生金” 增收致富“有道”

  在山南市桑日县海拔近3600米的雅鲁藏布江岸边,有一片由荒滩、荒坡、荒地改造而来,集葡萄种植、酿造、展销、观光于一体,面积达8500亩的葡萄园。基地不仅拓宽了当地的产业链条,更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

  近年来,桑日县培根固土、精准浇灌,推动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在乡村茁壮生长,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葡萄甜了、温泉火了、日子好了,桑日县农民驶入致富增收“超车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西藏各地要立足特色,持续发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质效,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