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奋进在新时代的藏北儿女:草原出英雄 榜样在身边

发布时间:2023-12-25 09:22: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在“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中取得好名次的选手。记者 赵书彬 摄

  人民解放军进藏的英雄事迹在高原大地回响,“草原英雄”布德和新时期英模人物论白、祁爱群、轮祖、罗布玉杰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可歌可泣……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的榜样力量,每寸土地都有先锋的奋斗荣光。藏北草原,一片辽阔而高远的土地,这里崇敬英雄、礼赞先锋,展现着“骏马奔驰、草原无边”的激情与豪迈。

  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奋斗绽放时代之光。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那曲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机制,培树典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锋模范的精神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在各自领域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社会风貌。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群众发动起来,群众就有无难不克的主人翁力量;把群众组织起来,群众就迸发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古曲扎巴:“国旗老人”爱党爱国情深

  首都,北京,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激荡着中国人民的无比自豪感和自信心。

  尼玛县,文布南村,远在4000公里之外。这一刻,老党员古曲扎巴,伴随雄壮的国歌,在自家院子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此以后的15年间,升国旗成为古曲扎巴生活中坚定的信仰和不变的仪式。家乡距离北京虽远,但古曲扎巴老人的心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连在一起。

  寒冬时节,当惹雍错碧湖如玉,文布南村生机依然。这天是星期一,清早,古曲扎巴的院子里,国歌响亮,回荡湖畔,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主题教育中,文布南村村“两委”组织党员群众在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家庭陈列,认真倾听古曲扎巴红色收藏的故事,在感悟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锤炼党性修养。

  “这是50年前,解放军战士送给我的毛主席像章。”

  “这是我到南木林县采购粮食,用赚工分攒的5元钱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图片册。”

  “这是我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的报纸。”

  ……

  古曲扎巴家里摆满了领袖像、各式徽章,还有老照片、旧报纸和书籍,五十余载的收藏,彰显着这位花甲老人对党、对国家的满腔热爱。

  草原深处,古曲扎巴成为了牧民群众尊敬的“国旗老阿爸”和处处作表率的老党员。古曲扎巴最喜欢看的书籍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雷锋》,最常做的是捐款送物、帮贫济困、方便群众。2017年,古曲扎巴入选了“中国好人榜”。来到一直向往的首都北京,古曲扎巴返回家乡时,没有带其它东西,而是专门买了一面最大尺寸的国旗。

  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古曲扎巴又忙着准备学校里的一堂思政课。他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我这里参观、听我讲解。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导大家把‘小我’融入到党的事业、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

  尼玛措姆是文部乡完小的一名学生,内心非常崇拜古曲扎巴爷爷。得知爷爷要来学校讲课,她内心无比激动,与父母商量着要把家里收藏的领袖徽章送给爷爷。

  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听着古曲扎巴讲述着党的历史、新西藏的翻天覆地变化。古曲扎巴告诉同学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代、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以此报答对祖国的恩情。”

  课后,尼玛措姆主动来到古曲扎巴身边,送给了爷爷这枚领袖徽章。回到家后,尼玛措姆将课堂上学到的爱党爱国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摸了摸尼玛措姆的脑袋,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相互依偎……

  美德浸润心田,榜样传递力量。“藏北一路好风景,最美的还是藏北的人。”走出当惹雍错湖畔的家庭红色陈列室,前来参观的游客张玲难掩心中激动,“古曲扎巴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价值。”

  是啊!走在羌塘大地,最美的是藏北人,最靓丽的是随处可见的国旗红。

  十八军独立支队进藏第一乡——聂荣永曲乡红色展览室展品琳琅满目,巴青县“草原英雄”布德故居、记忆里的珍珠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递浓郁红色情怀……一个个自发建立的红色展馆,一件件饱含故事的珍藏,真切地表达着藏北农牧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彰显着那曲人民一心一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信心。

  嘎桑秋卓:自强不息绽放人生精彩

  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自强不息向未来,人生何处不精彩。

  居住在班戈县北拉镇惠民新村的嘎桑秋卓今年28岁,是一名重度残疾人,先天性右手缺两根手指、左手缺一根手指,先天性双腿残疾,只能用膝盖跪地前行。

  她的个子虽然很小,但她的笑容很美、眼睛很亮,以心灵手巧编织着梦想,周身充满正能量。正应了那句话“心若晴朗,处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嘎桑秋卓是一个不向生活低头的人。10岁左右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简单的编织手艺,后来通过短视频平台自己学习、自己摸索,残缺的手指变得灵活了,掌握的样式越来越多了。从简单的手套、挂件到大型饰品、复杂的图案,嘎桑秋卓不仅能够轻松驾驭,还会自创一些特色织品。黑颈鹤、鸽子等身边的小动物,都成了嘎桑秋卓的编织题材。

  “在市里比赛取得好成绩后,联系我的人特别多,足不出户就有很多订单。”嘎桑秋卓翻出手机微信,有日喀则、阿里等地的人加好友、发图片,要求定做的;有茶馆老板主动联系,咨询新作品,下单购买的;还有安多县、色尼区以及附近乡镇群众专门求教的。今年算下来,平均每月有20多个订单,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通过编织,嘎桑秋卓不仅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成就、获得了尊重。

  为开展好主题教育,这几天,班戈县北拉镇镇长强穷曲珍、惠民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崔海阔入户家访,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

  “今年在‘乡村振兴、那曲奋进’市级决赛拿到了好名次,为我们镇群众树立了榜样。明年你不仅要参加,还要带动身边人,让优秀技能传下去,展现咱们北拉妇女勤劳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貌。”嘎桑秋卓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大家,每次来,强穷曲珍都要多坐一会,拉拉家常,并一直给嘎桑秋卓以鼓励。

  之前,嘎桑秋卓虽然通过网络有些销售,然而只是小打小闹,一直缺少更好展现自己的更大舞台。“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开展后,那曲的群众只要有一颗奋进的心、一双勤劳的双手,就能在家门口参加比赛、展现自己,然后一级级脱颖而出,站上那曲市的最高赛台,为自己、为家乡赢得荣誉。

  对参加比赛,嘎桑秋卓刚开始有些犹豫、不想出头。在乡村干部的鼓励下,她走出家门,在村、镇、县开始崭露头角。来到市级决赛现场,她双手飞舞、指跃线挥,心中有图、作品乃成,编织的作品技术优良、美观大方,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感谢党的好政策和你们的培养鼓励。”跟“知心人”强穷曲珍聊天时,嘎桑秋卓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的愿望,“镇长,我想入党,更好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好啊!好啊!”强穷曲珍高兴地满口答应。

  沉甸甸的奖牌沉淀着勤劳智慧,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嘎桑秋卓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也正发挥着一名先进人物应有的作用。村里的次仁措姆来到家里拜她为师,学了一段时间便可以独立编织。“阿佳秋卓啦,不仅手艺好,为人也好,我也想像阿佳那样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次仁措姆这一段时间,一有难题就登门求教。

  不仅在惠民新村,也不仅在北拉镇,附近十里八村的群众或登门或通过微信向嘎桑秋卓请教。“现在找我学习的有四五十人吧。”嘎桑秋卓笑着说,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成了先进,十分自豪”。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拉镇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纳入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各个环节,积极进行活动成果转化,建立了代售点,成立了阿妈玉地专业合作社,发挥嘎桑秋卓榜样引领作用,带动群众一起把编织技艺变成编织产业。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群众当主角,获得感实实在在,荣誉感真真切切,有效调动了群众自立自强、自我激励、自我创造、自我提升。像嘎桑秋卓这样,成为村民身边“平民英雄”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

  多吉旺扎:爱国爱教同心同行

  “袁隆平,解决了中国的粮食供给问题,给人类带来了福音”“钱三强,为国防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因为国家安全,人民才安居乐业”……

  安多县乃木寺僧人多吉旺扎,今年26岁,获得西藏佛学院俄然巴学位,现在是寺庙的一名经师。在寺庙的日常讲经说法中,经常会列举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引导僧人们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大公无私、利益众生。

  乃木寺坐落在怒江源头的错那湖畔,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寺庙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僧舍整齐排列,僧人生活修行条件不断改善。走进多吉旺扎的房间,客厅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历史、唐诗宋词、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社科的畅销书等书籍,摆在门口的位置,十分醒目。

  “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心系人民,报告中处处流露着对人民的大善大爱。”多吉旺扎最近一直在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主动与记者交流学习体会。

  当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多吉旺扎作为宗教界代表人士,经常现身说法,把知识和道理融入寺庙学经教学中,教育引导僧尼和群众牢固树立“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观念,旗帜鲜明反对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世。“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中,多吉旺扎积极报名,参与了理论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诵读等比赛,先后获得市级第一名、第二名。但名次对多吉旺扎来说并不重要,“我们时刻遵行‘四条标准’,发挥带头作用,争做先进僧尼。这种行为示范的作用,比成绩带来的影响更大。”

  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僧人次仁次珠站在错那湖畔,勤加练习国家通用语言;果日加村、江村曲觉、洛桑曲培三名僧人,用传统手法花了一天时间绘成“中国地图”沙画,表达浓厚爱党爱国之情;寺庙里的僧人们一起种植蔬菜,捡拾垃圾,构建良好的生活氛围和环境;乃木寺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表达对祖国的崇高敬意……

  “没有梦想,是迷惘前路的旅行者;拥有梦想,是照亮黑暗的领路人。没有梦想,是夏天缺水的草丛;拥有梦想,是寒冬里的暖阳……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这是多吉旺扎创作的一首诗歌。

  “中国梦”“强国梦”在草原深处扎根、升腾,正指引着藏北各族各界儿女奋进的方向,激荡着藏北各族各界儿女干事创业的激情。

  桑培:技术能手领跑乡村振兴路

  “村‘两委’班子,五年内不从中领取任何收入”;

  “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投资入股”;

  “2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

  ……

  2018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县夏曲镇边塘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成立农牧民合作社。大会上,村“两委”班子郑重地作出承诺。这一年,桑培刚好30岁,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他一下从积蓄中拿出24万元,带头入股支持成立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

  在比如县,年轻的桑培是有名的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和经营人才。

  8年前,他开始自学挖掘机技术,如何保养维护、如何排除故障、复杂操作如何进行,挖沟、操平、刷坡、装车……这些问题他都琢磨操练,不懂就向人请教。一年多下来,肯吃苦、善动脑的桑培,熟练掌握了挖掘机的实操、维护等技术。之后,他购买了第一辆挖掘机,便在夏曲镇内承揽业务。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富裕起来的桑培,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连续搞起了牦牛养殖基地、特色牧家餐厅、挖掘装载施工等产业项目。如今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年利润已超过百万元。

  “村里的永加、旦增罗布目前正在跟我学习操作挖掘机和装载机。他们学习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村里合作社的业务也打开了。”2021年,桑培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责任更大、干劲更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更是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身心都投在了为民服务上。

  疫情期间,为保障好夏曲镇群众的生活,镇里交给桑培统一采购物资、统一分发物资的重要任务。接到任务后,桑培二话不说,自己筹集资金100万元,先行垫付、进行采购,有力保障了群众生活无忧。“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挺身而出,越是群众需要的时候越要冲锋在前。我入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了群众的事情,桑培总是亲力亲为。

  “组织能力强”“商业头脑好”“干事人品正”……说起边塘村的桑培,老百姓和镇干部都是赞不绝口。归根到底,就是桑培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了,让群众始终跟党走、有事干、有钱赚、有盼头。

  今年,县级挖掘机技术比赛,桑培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市级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对此,年轻又富有干劲的桑培不是很满意,“明年一定努力拿个市级第一名!”

  “人人学先进、作表率、争光荣、讲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夏曲镇镇长石丹成介绍,夏曲镇涌现出了一批乡土人才、技术能手,激发了乡村人才内生动力,有效缓解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起到了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良好作用。

  在主题教育调研中,夏曲镇党委、政府对当地情况和突出问题有了深入的掌握:作为一个牧业大镇,有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小、散、弱”。有的村缺少致富能人,有致富能人的村又资源有限,亟需实现资源、力量有效整合。为破解这一难题,夏曲镇里正在积极谋划将“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各类比赛涌现的优秀人才,转化为综合治理、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

  看得见的英模最有说服力,摸得着的先进最有引领力,学得来的标杆最有感召力。

  那曲市以典型引路、以榜样化人,切实增强主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保稳定、促发展、建新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藏北,正在流传和创造新的英雄故事。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