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为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目标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4-01-09 09:36: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自治区人大代表,山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牟永文。记者 刘枫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四个创建”?各项事业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自治区人大代表,山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牟永文。

  “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13%、64.9%、10%。我们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被授予‘中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荣誉称号。琼结县获评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流基地,曲松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错那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乃东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28个村(居)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牟永文用一组数据和多项荣誉畅谈山南市2023年取得的累累硕果。

  牟永文表示,2023年,山南市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7.04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40.36公斤,位居全区第一,青稞单产达到418.29公斤,位居全区第二。加快雅江中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市已建在建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5万千瓦,已建电力装机占全区总量的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家,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15亿元、增长20.2%。旅游产业复苏态势良好,接待国内外游客62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2亿元,分别增长100.6%、89.8%。

  山南市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呈现新面貌。错那市正式挂牌,20个高海拔乡镇供暖和10个高海拔乡镇供氧工程圆满完成,4个高海拔县城实现稳定供暖,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市区路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6个。

  山南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新增减税降费2.87亿元,非公市场主体发展到5万户、增长1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2个,预计到位资金66.61亿元、增长19.3%。持续深化受援工作,全年实施援藏项目80个,完成投资3.51亿元。

  谈及民生领域,牟永文说,一年来,全市上下千方百计促进增收,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625元、21830元;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4.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创收13.72亿元;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工作有序推进,民生底色更加鲜明。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用‘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做好山南各项工作,为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目标贡献山南力量。”牟永文表示,2024年,山南市将更加砥砺前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奋力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

  坚持以增项目扩投资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金融投资、培育优质投资、引进战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吸引招商投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投资形成有效供给,拉动有效需求,形成有效增量,着力解决投资支撑不足的短板。

  坚持产业培育与结构调整并重。以稳粮、兴牧、强特色为重点规模化发展高原生物产业,以水光风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为方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丰富供应为重点加快发展建筑建材业,以科学绿色开发为重点集约发展优势矿产业,以统筹全域、关联链条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产业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自治区“十大民生工程”和“21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市场化方向促进就业,以优质均衡为重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软硬件同步提升为抓手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以社保服务体系建设兜牢民生底线。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大力推进雅江中游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国土绿化,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统筹绿起来、富起来,发展林下资源,开发生态富民产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坚持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持续巩固边境安全。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