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风雪高原行丨重访楚鲁松杰

发布时间:2024-02-01 09:31:00来源: 新华网

  当西藏各地普降大雪的时候,阿里高原却依旧蓝天丽日。而往年此时,数米厚的积雪早已挡住了旅客向往的脚步。也正赶上难得的好天气,记者一行决定再访楚鲁松杰。

  楚鲁松杰,藏语意为“三湖中间的村庄”,地处喜马拉雅山西段,境内山高谷深,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

  拼版照片:上图是2019年1月8日拍摄的楚鲁松杰乡政府(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摄);下图是2024年1月13日拍摄的楚鲁松杰乡政府(新华社记者陈泽鹏摄)。  

  走在楚鲁松杰的土地上,总是难掩内心的感动:是近乡情怯的熟悉感,更是梦里无数次摇曳着的陌生感。

  5年前散步走过的那条土路,如今已是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曾经冷得像冰库般的玻璃餐厅,已是供暖供氧、保湿而舒适的职工之家;曾经没有院墙、地上随处是鹅卵石的乡政府大院,已用水泥平整完毕,正在修建院墙;楼房里不再用牛粪焦炭生火,宿舍都通了水暖和弥散式供氧……

  拼版照片:左图是2021年9月19日,楚鲁松杰乡巴卡村村民欧珠多吉与妻子在新房门前合影(新华社记者格桑朗杰摄);右图是2024年1月13日,欧珠多吉与妻子在新房客厅里合影(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摄)。

  2018年,新华社记者进入楚鲁松杰乡,采写了《西藏阿里楚松村“四代房”:中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2018年底,我被选派挂职楚鲁松杰乡党委副书记。此后,又有几批新华社记者来到这里采访调研,记录着这个边陲乡镇的发展变化。

  对照着自己挂职期间的工作生活经历,我和乡党委书记陈淇掰着指头,一件件数着细微处的变化。因为有着曾经的共同坚守,就有了那么多重逢时的万语千言。

  陈淇30多岁,穿着长款的黑色羽绒服,牛仔裤配着皮鞋,显得十分精神,但阳光和山谷的风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褶皱。他对我们的到来,报以真挚的热情。

  他说:“因为你们的‘鼓与呼’,博波山道路搭建了防雪棚,香让拉山道路常年保通,这里已好几年不再大雪封山。”


楚鲁松杰乡楚松村楚鲁组的“四代房”(2024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房顶一块光伏板,家家户户来照明。”这是曾经楚鲁松杰乡用电的真实写照,若遇到暴雪连月,那只能是抹黑烤火炉,连手机信号都没有。2021年,这里通上国家大电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怀着重逢的喜悦,走进曾多次借宿的次仁贡桑、元旦顿珠、欧珠多吉家,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家里铺上了木地板,做了精致的藏式装修,安装了电地暖,用上了消毒柜……他们还发展起了苗木产业、运输业等。

  站在巴卡村的平坝上朝下仔细看,沟壑间的湿地旁,长着一簇簇、一片片班公柳和红柳树,顽强地挤满了山谷。让人觉得这些树的生命,和这里的人一样坚强无畏。


这是楚鲁松杰乡玛尼唐卡搬迁点的新房和电力铁塔(2024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走在熟悉的村庄、牧场和乡政府大院,总能碰到年轻的干部、返乡创业的青年,他们忙碌着。有这样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年,使这里充满了朝气,让这高寒缺氧的乡镇新添了无穷的力量。

  在型钦牧场俯瞰千沟万壑,楚鲁松杰乡就隐匿在群山雪峰的缝隙间,散落河谷的人家在这里世代生息。迎着新时代的春风,楚鲁松杰乡的面貌不断焕新。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