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西藏这一年,一段永生难忘的旅程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北京编辑部来到全国各地分社锻炼、实践,在新闻一线践行“四力”,裤脚沾满泥土,双手触摸大地,向前辈们学习着去凝固新闻的瞬间,去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这14位摄影新人在2023年的摄影报道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一种年轻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临近而立之年的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2023年3月,我依靠着新华社年轻记者到地方分社锻炼实践的机会,有幸来到雪域高原,开始了这一年宝贵的西藏之旅。
为什么想去西藏?对我个人来说很难有准确的答案。也许是因为雪域高原的一片神秘,也许是因为热血青年的一腔激情,总之没有任何犹豫,在看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立刻报了名。
从北京出发,向西飞行2600多公里,抵达海拔约3650米的“日光之城”拉萨。第一次戴哈达,第一次看雪山,第一次高原反应到头疼欲裂……在西藏,我遇见了太多的“第一次”。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湖泊、遍地的牛羊……西藏的每一处风光,都让我深感震撼。
林芝桃花节——新手记者的“礼物”
三月底的西藏林芝,是桃花的世界。2023年3月28日,西藏林芝第二十届桃花旅游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我被派往现场采访,这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西藏生态环境的机会。我们驱车进入林芝境内之后,视线所及都是桃花。一棵棵或粉或白的桃树迎风怒放,与三月的高原雪山相映成趣,呈现出一幅极美的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这是2023年3月24日拍摄的林芝市波密县古通村波堆桃花谷风景。
位于林芝市波密县古通村的波堆桃花谷是一处赏花胜地。当我到达这里后,手中的相机快门就没有停过。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如此美丽的景色,高原雪山与连片的桃花互相映衬,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我像孩子一样,贪婪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眼前的这一切。抛去一切的构图、色彩、线条的构思……仿佛眼前的一切怎么拍都是美的。
这是2023年3月24日拍摄的林芝市波密县古通村波堆桃花谷风景。
我在现场连续拍了三个多小时,一点也没有审美疲劳。直到同事告诉我要赶往下一个采访点位,我才背上相机依依不舍地离开。
林芝桃花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当地不少群众都靠着次第盛开的桃花吃上了“旅游饭”,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也日益成为林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2年,林芝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64亿元。在春花烂漫环抱中的林芝人民,用勤劳、智慧和感恩书写着春天的故事。
白玛德吉和她的丈夫殷合是我们在波密县内遇到的第一对采访对象。2021年3月,他们来到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扎木镇康木村,开启了他们的事业与爱情。两人在318国道边开了一家家庭民宿,成为了一对默契的“夫妻掌柜”。
白玛德吉和丈夫殷合以及孩子的合影。
每个烟雨朦胧的清晨,都是夫妻俩最忙碌的时候。白玛德吉负责民宿房间内的保洁工作,丈夫殷合做一些手工活,制作民宿的木桌木椅等用具。夫妻俩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3月24日,白玛德吉在整理民宿床铺。
2023年3月23日,白玛德吉的丈夫殷合在制作民宿桌椅。
白玛德吉和她的丈夫殷合都不善言辞。他们的民宿紧邻318国道,生态环境很好,旁边的旅游景点也多,每个月大概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旺季则更好。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片民宿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一方天地”。
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到来,对于白玛德吉夫妇来说,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每次我将镜头对准白玛德吉的时候,她总会微微一笑,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忙碌下去。每到这个时候,我总要说上几句:“没事儿,您忙您的,不用管我。”他们才肯接着干手头上的活儿。对于平静地生活在山村里的这对夫妇来说,教会他们自然地面对我的镜头,似乎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
于是我就尽量压缩采访时间,让采访变得短而精。采访结束后,白玛德吉和丈夫殷合日常忙碌的景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国道之行——扎实的业务锤炼
2023年的5月到6月,随着深度调研系列报道“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行程的推进,我和报道组的同事也进入到整个行程中平均海拔最高的西藏段。
参与此次报道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它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偏远地区实际情况的窗口,也是对我业务技能的一次锤炼。在西藏,有一种说法叫“远在阿里,苦在那曲,险在昌都”。这次旅程不仅囊括了阿里地区的众多县城,还深入很多边境偏远乡村,比如隆子县玉麦乡、萨嘎县昌果乡等。
2023年5月25日拍摄的阿里地区境内壮美的札达土林。
阿里地区,中国最为荒凉的一片神秘之地,总面积33.7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常住人口只有12.3万人。在这里,我看到了众多历史和自然遗迹,也看到了坚守在高海拔偏远地区、默默奉献的人们。在这里,我看见了札达土林的壮美和古格王朝的宏伟,也遇见了阿里天文台、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中,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人。
2023年5月26日,阿里地区境内,黄昏时分的古格王国遗址。
在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南部甲马儿灯山海拔5100米的山顶上,我们见到了十年如一日守望璀璨星空的人——尤显龙。他十八年前就开始为阿里天文台的选址而工作,如今负责天文台数据观测和运维设备。尤显龙也是为阿里天文台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工程师。
尤显龙在阿里天文台凝望远方(2023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对尤显龙的采访比较顺畅,因为他和采访团队成员的年龄大致相仿,加上他本身性格开朗健谈,沟通过程中完全没有障碍,很容易就能挖掘到一些动人的细节。但拍摄的过程却很艰辛。这是“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系列报道西藏段的第一站,而阿里天文台的位置在海拔5000米以上,采访当天就有一位同事出现了高原反应,视频拍摄的任务交给了我。由于我提前两个月抵达了拉萨,所以在天文台拍摄时基本没有高反,只觉得上下楼梯略有些喘。当天,天文台的风刮得很厉害。拍摄时,我拿着一台稳定器和一台单反随着主人公上下楼梯,一直跟在他身后,所幸最后还是拍到了需要的画面和镜头。
在拍摄天文台星轨时也有一些有趣的瞬间:天已经完全黑了,在相机取景器里并不能实时地看见天空、星星以及其他拍摄对象,这时候我们只能先长曝光拍一张图,结合已拍好的图,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调整构图,再进行曝光拍摄。如此经过三四次长曝光拍摄以后,才能拍到自己想要的图片。我的星轨照片就是这样拍摄出来的。
2023年5月23日,在阿里天文台拍摄的星轨。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系列报道西藏段接近尾声时,我们来到了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这座位于中印边境的乡村曾经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乡里仅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户人家。他们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在边境地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赞歌。桑杰曲巴老人于2001年去世。去世前,他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说:“国家一定会把玉麦建设好的!”
2023年6月10日,卓嘎(右)和央宗在桑杰曲巴故居中与描绘桑杰曲巴用自己缝制的国旗举行升旗仪式场景的壁画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如今的玉麦乡,变化远远超出了当年桑杰曲巴老人的心愿。从2018年开始,玉麦乡开展边境小康村及配套设施建设,轻钢龙骨架构民居及排水、通讯、学校、中心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拔地而起。2019年,国家投资超5亿元、总里程50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解除了玉麦每年大雪封山的困扰;同时,国家电网将10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玉麦人用上了安全稳定的常明电。
我们遇见卓嘎老人的时候,她正在自家建设的牧场小屋里制作酥油。或许是之前被其他媒体采访过了太多次,刚见面的卓嘎老人,看见我们身上背的相机,早就明白了我们的来意。
2023年6月10日,卓嘎在牧场的小屋里制作酥油。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我们的镜头下,卓嘎老人并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她的身影总是忙碌:一会儿清理牧场,一会儿制作酥油,一会儿又去挤奶……仿佛牧场里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她来照看。采访的间隙,我们问她:“您年龄这么大了,天天这么忙活,不累吗?”她回答说:“年龄大了,不忙活反倒不习惯了。”我想,正是这种不辞辛劳、不懈付出的精神,才让他们在曾经的“中国人口最少乡”中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守边护边的故事。
今天的玉麦,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外来人口在这里耕耘。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商业的繁荣,有很多外来商户租用当地人的房屋开办了超市、旅馆、饭店甚至奶茶店等等。相信在这些勤劳的人们的努力下,玉麦一定会如桑杰曲巴老人当年的愿望一样,建设得越来越好。
那曲赛马节——与体育新闻的第一次“邂逅”
八月的西藏,天高气爽,丝毫没有夏天的气息。2023年8月10日,西藏那曲恰青赛马节暨第二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正式开幕。恰青赛马节是藏北那曲的传统节日,也是那曲展示自己独特魅力一个重要窗口。每年这个时候,那曲赛马节举办的马术表演和文艺演出等活动,都会吸引一大批群众参与和观看。
2023年8月10日,骑手在那曲市恰青赛马节上进行马术表演。
这是我作为摄影记者第一次“邂逅”体育新闻。
出发前,我请教了资深摄影记者如何拍摄赛马这种动感十足的新闻瞬间,记下了一些经典照片的构图和形式,兴致满满地准备拍点好看的照片回来。进入赛马场,考虑到安全,我被主办方安排在观众席拍摄。但观众席离赛马场地距离较远,当时我只能用长焦头拍摄,而且视角固定为俯角,这样一来就错过了很多精彩瞬间。
2023年8月11日,在观众席上拍摄的那曲恰青赛马节速度赛马比赛决赛现场。
等到走马比赛开始时,熙熙攘攘的人群才终于散去了一些,我们终于被允许进入赛马场地内部进行拍摄,弥补了之前不能近距离拍摄的遗憾。
2023年8月11日,一位选手在那曲恰青赛马节走马比赛决赛中。
总之,第一次和体育新闻的“邂逅”,有遗憾,也有惊喜。虽然我没有拍到8000米和10000米速度赛马决赛的精彩瞬间,但是开幕式上一些精彩的马术表演瞬间还是被我抓拍到了,也采访到了不错的人物故事。活动结束以后,赛马场上粗犷奔放的勇士风采和农牧民热情洋溢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的西藏旅程——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盘点这一年的西藏旅程,只能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看到了阿里的神秘与荒凉,看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日照金山,看到了西藏一片片广袤无垠的湖泊“一错再错”(注:藏语中的湖泊就念作“错”),也看到了自己的勇气和不足。走过这一段给予我勇气和力量的旅程,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
我想,在西藏这片热土上,虽然环境寒冷,氧气稀薄,但种种严酷的外部条件依然阻挡不了这里的人们奋发作为,阻挡不了扎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砥砺前行的步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观看邵泽东2023年的其他报道:
策划:兰红光、李尕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邵泽东
编辑:章磊、方欣、尹栋逊、苗梦琦(实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班公湖掠影
班公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西部,由于自东向西水中含盐量递增,湖水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详细] -
一张珠峰照片的背后,是他...
在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叶轶拍摄的《珠峰守护者》引来众人围观,网上的评论“珠峰美,人更美”更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详细]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G219西藏段:那些可爱的人 那些可敬的事
从G219国道西藏段最北端开始,“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西藏段小分队一行4人,开始了一段记录感动和美好的旅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