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普次仁:知识比珍珠玛瑙更加珍贵

发布时间:2024-03-30 08:45:00来源: 新华网

  阳光洒进拉萨的一个藏式小院里,79岁的普次仁正坐在院里看书,书页间夹着一张张写着汉藏文字的白纸,字迹工整。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

  1944年,普次仁出生于现在的日喀则市白朗县所在地,父亲、母亲都是当地农奴,靠务农勉强支付农奴主的房租和田租。全家人租了农奴主的一间土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滴水成冰。他说,有的农奴只能睡四面漏风的破烂帐篷,有的婴儿在牛圈里出生,当晚就夭折。

  13岁,普次仁迎来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那一年,他进入格萨拉康小学(现日喀则市第一小学)念书。


普次仁在小区健身(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知识比珍珠玛瑙更加珍贵。”普次仁倍加珍惜学校的学习时光。毕业后,他在日喀则从事翻译工作。在工作中,他积极向汉族同事请教,学习做简报、算账。“有一位同事写汉字很漂亮,也愿意教我,我的汉字也越写越好。”

  对知识的渴求,普次仁从未停歇。1993年,49岁的普次仁前往北京大学进修英语。2007年,他又参加电脑培训班。退休以后,普次仁发挥余热,在拉萨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

  “我童年没上过学,是个文盲。后来上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普次仁常跟周围人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更要让孩子好好读书。”

  西藏自80年代起就实行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今年“三包”标准达到5620元每人每年,惠及74.6万名学生。


普次仁换上藏装,准备前往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义务讲解(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2022年开始,普次仁每年都会身着藏装,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义务讲解。他说:“只有牢牢铭记旧西藏沉重的历史,才能更加珍惜新西藏幸福的生活。”(参与记者:丁增尼达、丁汀、邱星翔)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