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白玛
这是82岁的白玛老人(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白玛1942年出生于现在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一个牧人家庭,属于农奴中的“差巴”。他回忆,那时家里要为贵族放牧1000多只羊,得到的报酬仅仅是不够糊口的食物,记忆里小时候很少吃饱过,冬季只能用烂衣服裹脚充当鞋子。
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了民主改革,白玛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好生活奋斗。70年代,白玛和同伴为向北寻找草场,在羌塘草原深处的嘎措湖边建设了新家园——双湖特别区嘎措人民公社(今双湖县嘎措乡)。1989年,白玛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随着双湖县实施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工程,白玛老人住进了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的二层小楼,安享晚年。白玛说:“现在我孙女嘎桑玉珍一年在合作社里的分红就有20头羊、一头半牛和5万元现金。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奋斗,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白玛的孙女嘎桑玉珍(左)为他和老伴多吉卓玛敬酥油茶(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白玛老人(左)和老伴多吉卓玛在家中喝酥油茶(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白玛老人(左四)在家中与家人合影(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白玛老人展示自己的身份证(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白玛老人展示自己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朗杰
朗杰出生于1945年,从小就生长在现在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所在地。在他生命的前15年,留下的记忆全是黑白色的。 [详细]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斯曲旺姆
1959年3月,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从分到草场和5头牦牛开始,生活就越来越好,”斯曲旺姆说,“就连自己走向草场的脚步都开始轻快起来。”[详细]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次仁
1944年,普次仁出生于现在的日喀则市白朗县所在地。父亲是“差巴”(为寺庙支差的人),母亲是“堆穷”(农奴的一类),靠务农勉强支付农奴主的房租和田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