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喀瓦坚藏毯厂生产的以“布达拉宫”为题材的藏毯。记者 赵越 摄
“笃笃笃……”走进喀瓦坚藏毯厂编织车间,五颜六色的藏北高原羊毛线在一双双巧手中幻化成图案精美的藏毯,技艺精湛的阿佳们用传统藏式手工打结法匠心编织,一张藏毯往往要花费二十天甚至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机杼声声,回荡在厂房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每一缕羊毛都承载着手艺人的智慧,每一次穿梭都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藏毯,不仅是温暖的铺陈,更是文化的传承,是岁月给予的美好馈赠。三十年,藏毯的技艺传承,今朝仍在继续……
持续走红的小众打卡地
2023年以来,预约参观位于拉萨市西郊的喀瓦坚藏毯厂,几乎成为一种游玩新风尚。谈起藏毯厂的意外走红,该厂负责人郑怡说:“喀瓦坚是一座充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厂,如何让它焕发新生?我们选择了让人们走近它,看看一块藏毯是如何诞生的。”
从去年夏天至今,通过预约前来参观藏毯厂的主要包括自媒体博主、藏毯文化爱好者、以民族文化为研究方向的高校师生等群体。“采取预约的方式,主要是为了给双方预留充足的时间,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一般夏季以游客为主,秋冬季节主要是市民群众,春天接待的研究学者比较多。”郑怡说。
冬去春来,这个藏毯厂已然成为拉萨的一个小众打卡地。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再加上身临其境的体验,参观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观后感”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收获粉丝的点赞、评论。同时,也有不少参观者反映:“是否可以让我们上手试试呢?”郑怡介绍,目前,受人力及车间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暂时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操作体验要求。未来,喀瓦坚藏毯厂将会在预约参观的基础上,适时开放藏毯编织体验活动,让大众距离藏毯更近一点。
隐藏在时光深处的藏毯厂
喀瓦坚藏毯厂成立于1994年6月1日,迄今已有三十年。一块刻有岁月痕迹的木质门牌,仿佛默默诉说着这个院落的历史。
走进大院,两层民居的四合院环绕着天井,院内空地上晾晒着刚编织好的几块藏毯,远处有一株桃树,满树繁花让整座院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这就是喀瓦坚藏毯厂,也是藏毯厂所有员工居住的地方。
查斯和盆达是一对夫妻。建厂那年,他们成为编织工人,居住在大院内。如今,在院内出生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大学了。“我年轻时在这里工作,我的孩子也是在院里出生的。直到现在,我们全家人都住在这里。”查斯动情地说。院里的每个人既是同事,又是邻居,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2024年初,由西藏本土文化艺术品牌“醍醐”与喀瓦坚藏毯厂、收藏家八诺共同呈现的“激荡与超然:西藏龙毯新春特展”在上海拉开帷幕。郑怡说,这是属于藏毯厂的“蝶变新生”。
风雨同舟的编织师傅
西藏各地均有藏毯出产,其中,拉萨、江孜素以编织闻名。喀瓦坚藏毯厂的编织工人大多来自这两地,他们经验丰富,使用传统的藏式手工打结法编织藏毯超过20年。从筛选羊毛、梳绒、纺线、染色、手工导线、编织、平剪雕花再到后期清洗与晾晒,都出自这些手艺人。
数十年如一日,工人们编织的每块藏毯背后都藏着他们的生活轨迹。今年55岁的普布顿珠出生在江孜县一户普通家庭,12岁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无法供他继续求学。于是,他进入江孜地毯厂学艺。学习编织技艺三年、学习绘图一年、学习平剪一年……五年后,他从江孜地毯厂学成出师,来到拉萨以编织藏毯为生。1993年,他负责喀瓦坚藏毯厂的建厂筹备工作。可以说,普布顿珠是喀瓦坚藏毯厂的“元老级”师傅。
普布顿珠最拿手的要数编织虎毯,但如今他已经很少接像虎毯、龙毯这样的“大活”,而是负责平剪。“要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只有让他们亲自上手,才会有进步空间呐!”据说,厂里近一半的编织工人都是普布顿珠的学生。那平剪又是什么呢?普布顿珠解释,平剪是编织一块藏毯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检查藏毯是否平整、纹饰是否清晰的“把关”步骤。
三十年来,普布顿珠一直居住在这座大院内,在规律的机杼声中工作、生活。
每张藏毯都有“身份证”
在藏毯厂陈列厅里,悬挂着一幅以布达拉宫为题材的藏毯。“这幅藏毯已经悬挂十年,没有任何变形。”喀瓦坚藏毯厂工作人员彭志红说,可见手工藏毯的质量绝佳。
普布顿珠回忆说,这幅藏毯是厂里几名编织工人于2014年合作织成。为何他能记得如此清楚?原来,每张藏毯都有“身份证”,信息包括编织年份、设计序列号、规格等。以这幅“布达拉宫”图案藏毯为例,它编织于2014年,是当年编织的第26块藏毯,规格为250×183公分。30年来,藏毯厂先后设计、编织过以传统花卉、草本养心、几何图形、动物图腾、自然纹理等系列为代表的经典纹饰,供广大消费者选购。
在展厅,参观者可以欣赏到“毯龄”长达二三十年的老毯。在以往的预约参观中,不少参观者也表示出了对这些老毯的浓厚兴趣。“近年来,老藏毯的收藏逐渐火热,有些藏家专门淘有年代感的藏毯,因为大家都知道藏毯是手工制品,每块藏毯都是无法复制的,才显得弥足珍贵。”郑怡分析说。
最近,郑怡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在准备申请“西藏老字号”的相关材料。“申请条件里有一项是字号传承已满30年,今年刚好是喀瓦坚走过的第三十个年头。”郑怡说,如果把藏毯厂比作一个人,那么今年刚好是喀瓦坚的“而立之年”。未来,他希望以藏毯厂为原点,把这里打造成展示藏毯文化的一个窗口。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