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拉萨出台15条措施助推外贸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4-05-11 10:06:00 来源: 西藏商报

  拉萨出台15条措施助推外贸提质增效

  涉及通关便利、金融支持、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

  为充分发挥拉萨市的区位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拉萨外贸发展提质增效,近日,拉萨市人民政府与拉萨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紧密合作工作机制,联合推出拉萨外贸提质增效15条措施。记者了解到,15条措施涵盖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推进外贸创新发展、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体系4个重点方面内容,包括支持企业抢抓外贸订单、助力特色产品走出国门、深化对尼泊尔贸易等具体推进举措。

  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方面,拉萨市支持企业抢抓外贸订单,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经贸洽谈会等多个国际性展会,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减轻企业的参展负担,通过高效的通关指引和绿色通道服务,为企业出入境参展提供便利。同时聚焦本地优势产业,打造“出口金字招牌”。通过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为本土产品开拓国外市场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拉萨市深化与尼泊尔的贸易,引导企业利用我国对尼泊尔98%税目产品的零关税政策,推动尼泊尔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并探索推进肉类、冰鲜水产品等进口指定监管场地建设,鼓励拉萨市外贸企业进口尼泊尔牛肉和冰鲜水产品,探索在拉萨综保区设立尼泊尔产品展销中心,打造尼泊尔产品体验销售地。此外,拉萨市还加强对RCEP等FTA优惠政策及原产地规则的分析,针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用惠难点痛点,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助推拉萨市扩大与FTA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

  在推进外贸创新发展方面,拉萨市积极吸引外向型龙头企业,通过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发挥,利用“先入区后报关、先出区后报关”等改革措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扩大进出口规模。其次为企业在属地报关、检验检疫和原产地证书办理等方面给予便利。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拉萨市通过加快推进拉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引进跨境电商主体,率先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渐推进9610、9710、9810等多种跨境电商模式落地,同时政府在尼泊尔探索设立“海外仓”,支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模式。同时,探索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新模式、二手车出口业务在拉萨落地。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拉萨市政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引进和培育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合作等专业人才,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集成式服务。

  在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方面,拉萨市对海关备案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全面了解企业问题和诉求,鼓励其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并加大外贸经营示范主体培育力度。其次,拉萨市推进落实通关改革举措,引导企业利用备案、通关便利措施和税收征管改革,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费用。同时,与尼泊尔方面协调提升口岸过货能力,推动“区岸联动”“出口直通”监管模式落地。此外,拉萨市还引导企业用好出口信保政策,完善“信保+融资”模式,加大融资增信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引导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退税申报,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优化退税管理服务,助力企业资金周转。

  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方面,拉萨市强化了海外市场信息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技术法规和标准,助力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并指导企业利用多个信息平台获取海外市场信息,助力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同时推动问题“清零机制”常态化,通过搭建政府与外贸企业、海关、商务、银行等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企业进出口动态和困难诉求,并实行清单式管理、台账式追踪,提供“定制式”“精准式”外贸政策宣讲和业务咨询解答,推动企业各类“问题清零”。

  15条措施的出台,受到了自治区外贸企业的欢迎。西藏诺宗绒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索朗班久表示,15条措施内容涉及通关便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市场拓展等外贸业务的方方面面,作为本土老牌羊毛加工生产型企业,将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和政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让西藏的羊毛羊绒销售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西藏吉家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法人旦增次旦说:“作为一家从事食品进口的企业,近期我们在着手拓宽更大的市场,从更多的国家进口符合西藏市场需求的食品,看到市政府和海关对外贸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据悉,今年一季度,拉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4.29亿元,占全区外贸总量的65.6%,同比增长116.8%,外贸总量、在全区占比、年度任务完成率均为全区第一,实现“开门红”。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