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县尺牍镇瓦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精武文化进西藏”活动在昌都成功举办,昌都市实验小学学生观看表演后与演员合影留念。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昌都市藏医院开展远程会诊。
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援建的阿旺绵羊胚胎育种中心。
今年,昌都市蓝天圣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参加福州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聚焦民心所向,增进民生福祉
夏季的昌都,草长莺飞、生机盎然。走进丁青县协雄乡穹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藏式小别墅,与一旁绿油油的青稞田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来到索郎拉姆家中,主人一边热情邀请我们参观,一边感慨道:“从没想过我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
索郎拉姆说,她曾经居住在传统的藏式石木结构房屋中,缺水缺电,每逢雨季,还要担心房屋漏雨、粮食受潮。如今,这些焦虑早已烟消云散。
2016年,天津援藏工作队聚焦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安排财政帮扶资金3982万元,投入丁青县协雄乡穹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助力404户、1824人尽早在此安家落户。
为了给搬迁户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安置点不仅完善了水、电、路、光纤等基础设施,还配备了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回顾过去的30年,天津始终高度重视增进民生福祉,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援藏工作带来的实惠。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昌都籍学生圆了大学梦。可每到毕业季,大学生们从全国各地回到昌都,却发现本地的适配岗位少、竞争压力大。为此,天津援藏工作队不断致力于破解昌都结构性就业矛盾。
针对高校毕业生,天津市专门研究制定做好就业援藏的若干举措,采取精准定制的模式,多途径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津就业创业,并为已在津就业的昌都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维度培训,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利用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天津援藏工作队积极引入天津“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转变群众就业观念,激发群众“走出去”就业的意愿。同时,考虑到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业的意愿,天津援藏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就地建成养殖、加工、文旅等多业态帮扶车间,推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十四五”以来,天津市累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3454个、就业援藏资金320万元,成功促成117名昌都籍高校毕业生在津稳定就业,实现每年在津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增长。
巩固产业根本,抢抓发展机遇
如何精准发力,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式”帮扶转变?这是一批又一批天津援藏工作队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面对前期“输血”援藏和“支援”招商带来的投入产出边际效益低下等问题,天津援藏工作队积极转变思路,变“支援”招商为“资源”招商,以昌都之“所有”换昌都之“所需”,促成津昌两地国有企业合作,在清洁能源、畜牧业、农特产品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019年,天津援藏工作队积极协助昌都制定阿旺绵羊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打造阿旺绵羊全产业链。在天津援藏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在昌都建设阿旺绵羊胚胎育种中心,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同时,对昌都市觉拥种畜场和贡觉县阿旺绵羊扩繁基地进行升级改造,解决阿旺绵羊在保种、扩繁、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走进贡觉县阿旺绵羊扩繁基地,一只只膘肥体壮的阿旺绵羊悠然自得地在棚圈里吃草。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基地目前养殖阿旺绵羊4390只。据基地负责人吴康生介绍,今年上半年,基地已产羔1161只,产值58.05万元,存活率93.27%;发放代养羊只1500只,代养资金预估发放40.5万元。
此外,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优势,助力昌都市打造“蓝天圣洁”产业。仅2023年,完成采购额1110万元,惠及昌都20多家特色农牧产品企业。同时,利用“津洽会”“旅博会”“西洽会”等多个展会平台,推动受援地农副产品进入区外市场。
今年5月底,昌都市蓝天圣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选取藏香鸡、葡萄酒、藏香、当归等30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走进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促成两地8家企业现场签署2300万元产销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天津援藏工作队还促成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6亿元与昌都市康电清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昌都市康援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对金沙江上游70万千瓦光伏项目进行开发。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将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推动昌都本地国企做大做强。
培养本地人才,激发内生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30年来,天津援藏工作队坚持把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昌都,一批又一批天津援藏干部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结对子”“传帮带”等,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不断增强各领域内生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围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三级人才阶梯培养链,天津援藏教师与昌都市实验小学的本地教师结成师徒帮扶对子,手把手助其转理念、夯基础、提能力,助其快速成长、成才,全力为受援学校培养一支结构均匀、梯次合理的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
在天津援藏教师的培养下,本地教师在2020年昌都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第六、七届昌都市小学联盟教学竞赛中荣获8个一等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全区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1个三等奖。
为将天津的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到昌都全市,天津援藏教师在昌都市实验小学开设展示课60多节,到全市11县区送教送培200余人次,与天津6所优质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并开展线上教研80余场,获得了各学校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年半的时间很短,我还想做更多工作,所以我选择第二次奔赴高原,继续为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做点实事。”去年12月,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储媛媛完成专技人才中期轮换。今年2月,她主动请缨,再次来到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启第二个为期一年半的援藏之旅。
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而一流的医疗团队则可以圆百姓健康梦。天津援藏医疗队借助天津医疗和人才资源优势,结合昌都本地实际,建立“一对一”结对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为昌都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在昌都市藏医院援藏的郑向前一直将“师带徒”援藏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说:“只有医务人员的技能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造福当地群众。但医疗技术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坚持连续不断开展‘师带徒’援藏教学工作,努力把高水平的技术留在昌都。”为此,郑向前要求带教老师和学员们签订带教协议,并定期进行考核。
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卫健委副主任周蕾介绍,天津市先后派遣549名医护人员到昌都援藏,建立154个“师带徒”教学关系,面对面、手把手带教当地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除了“师带徒”,天津援藏医疗队还通过专题授课、实战培训等方式培训本地医务人员7100余人次。同时,组织昌都市县乡三级卫生系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分6批次赴天津开展医疗卫生教育学访合作项目,组织本地医疗卫生团队80余人赴天津参加卫生管理及专业技术培训学习。此外,还邀请天津卫健委、天津疾控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等20余名专家到昌都进行结对帮扶、义诊、查房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昌都本地医务人员的医疗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十年风雨兼程,千百人前赴后继。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大天津援藏干部人才将继续勇担初心使命、矢志艰苦奋斗,用奋斗和实绩描绘壮美画卷,为推动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