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一个编辑眼中的藏文出版这些年

发布时间: 2024-09-26 09:33:00 来源: 今日中国

  书籍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远在1300多年前,藏族人民已开始使用本民族的文字记载历史,千百年来藏族学者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瀚的藏文历史文献。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支持藏文出版事业发展,创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培养编译人才队伍,修复文献古籍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使藏文出版事业得到空前繁荣发展。旦正加,民族出版社资深藏文编辑,副编审,从事藏文编辑、翻译工作15年,这15年,也是藏文出版业蒸蒸日上,快速发展的15年。


民族出版社旧址

  北京椅子胡同

  2009年,旦正加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随即加入民族出版社藏文室工作,前辈同事告诉他的第一件事,是关于民族出版社不平凡的过往。

  民族出版社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10月,中央民委成立大会宣告,要用各民族文字翻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三大文件,同时着手开展民族情况研究和民族政策理论研究,这些工作由民委参事室承担,这就是民族出版社的前身。

  而后,机构职能调整,参事室调查研究职能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从事编译出版的工作人员组建专业出版社。1953年1月15日,在北京椅子胡同的原中央民委参事室所在地,所有留下的人都自己搬着椅子来到东跨院的一个大房子里,民族出版社的成立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时任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发文:“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供应少数民族宣教读物,过去由该会参事室编印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的政治理论书籍,但随着新中国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出版物需要量迅速增加,原有非专业的编辑机构已不能担负此种任务。经该会与我署数度会商,决定建立‘民族出版社’,俾今后整个少数民族的出版工作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

  在旦正加看来,民族出版社的成立是藏文化从语言文字层面现代化发展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之前,藏文出版机构大都以整理印刻经文为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藏文出版内容从过去单一的佛经刻印,发展到新时期的空前丰富,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件;《毛泽东文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领袖著作;党代会和两会产生的各类时政类图书;《藏医药大典》《中华大藏经》等传统文化精品图书;《汉藏对照辞典》《藏汉大辞典》等工具性图书;还有新时期各类藏学研究著作等等。

  “《共同纲领》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藏文出版物,也是新中国第一本藏文出版物。率先出版《共同纲领》,至今仍是每个藏文室同志最引以为豪的事。”旦正加说。

  《共同纲领》全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施政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与随后1954年出版发行的民族文字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被视为民族出版社的奠基之书。两本薄薄的小册子,是新中国民族出版史上的里程碑。

  如果说《共同纲领》开启了藏文翻译出版的大门,那么之后的《毛泽东选集》则为新时期的藏文翻译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语言翻译工作并非易事。“翻译工作不是把汉文拿过来就可以译得出来的。由于有许多表达新概念的词汇在民族文字中没有现成的对等词汇,在翻译中要精心选择各民族原有的较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或者创造性地巧妙翻译才能译得好。”旦正加举例说,如当年毛选藏文版翻译“实事求是”这个词时,大家提出了好多种方案,最后选定的是“由实际存在的事物找出真理”。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了民族语言文字中新词汇的形成和广泛使用。《毛泽东选集》至今是翻译们参考的体例。


国家新闻出版基金项目《小五明文献分类集成》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充分发挥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等首都核心功能。为更好引领多元民族文化发展,又相继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等专业性涉藏图书出版社。藏文精品图书自此层出不穷,它们承载着首都的荣耀,履行着“文化中心”的使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内外广大藏文读者手中。

  “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藏文出版刊印工作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播科学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使命。”旦正加说。以2022年民族出版社为例,新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等时政类重点图书;《第四世夏麦尔班智达文集(1-10)》《后续部注释 所需皆具宝库(上下册)》等古籍文献类图书;《藏汉英会计金融词汇》等辞书类图书。

  旦正加说,在出版工作者眼中,每本书稿都像自己的孩子,悉心养育,见证成长,出版印刷的那一刻,内心装满欢喜。“我的前辈丹真多杰老师退休后,将自己编辑的所有图书赠送给家乡图书馆一套,我能理解他内心的这份自豪与荣光,这是我们编辑人的精神信仰。”在田野考察中,经常遇到打听在哪里能买到某本书的读者,或者告诉他是读民族出版社的书长大的读者,每逢此时,旦正加也由衷地感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藏文出版业繁荣发展这些年,旦正加也见证了藏文室从业人员结构的变更,据老同志们说,建社初期,藏文室百分之七八十都不是藏族同志,汉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同事都有,还有很多人都是高僧大德。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多藏族同胞接受现代化教育,走向各行各业。“现在我们藏文室基本全是藏族同事了,精通藏汉双语,用母语编译文稿,得到了民族地区读者的更多认可。”旦正加说。


政府奖

  数字化赋能藏文出版

  近年来,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传统出版行业,在藏文古籍保护修复方面成效尤为显著。“藏族文献资源丰富,以《甘珠尔》为例,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版本,都有很高的珍藏、考古价值。古籍文献的全文数字化,有效解决了西藏古籍文献‘藏’与‘用’之间的矛盾,为做好古籍知识普及和传播,激活中华古籍在新时代的传播力和生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旦正加说。近年来,他所在的藏文编辑室也进行了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现已整理出版完成《小五明文献分类集成》一百九十三卷、《德瓦仓嘉央吐丹尼玛文集》六卷、《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一百三十三卷。

  当被问及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出版业是否受到冲击之时,旦正加认为数字技术为传统出版业赋能,呈现出的是传统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美美与共的共赢局面。

  “随着藏族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精通汉文藏文的越来越多了,加之我们的出版题材越来越丰富多元,读者群体是在逐年攀升的。”对藏文读者而言,因纸质出版物由于其特殊的阅读体验,数字出版物并未对传统出版物构成冲击,“阅读体验不一样。”旦正加说。

  近年来,民族出版社还通过出版藏文有声书、点读笔,与有道电子词典合作,在线上推出《汉藏对照词典》汉藏双语实时互译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新路径,满足藏文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谈到未来的打算,作为一名历史学背景的藏文编辑,旦正加希望出一本漫画版藏族历史书。“传统文化可以再通俗一点,文化传播也可以很有趣,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了解文化,传承文化。”旦正加说。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共育“团结花” 共绘“同心圆”

    萨迦县委统战部组织40家成员单位在县城民族团结街道集中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法规宣传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详细]
  • 西藏自治区古籍修复培训班开班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古籍保护人员的基础修复知识水平,推进西藏古籍保护工作,近日,由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基层文化人才教育培训暨第三期全区古籍修复培训班在拉萨开班。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