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提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得到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诉求的回应,同时又是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社会治理制度”,再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这一系列重要论断的不断升华充分彰显了创新社会治理理论已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基石,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构建西藏社区治理共同体要求我们,应当将多元主体作为社区组织载体,在共同的价值理念基础上,激发居民参与主动性,凝聚多元治理主体合力,通过协同行动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最终实现社区发展的利益群众共享。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功能,提升整体统合联动能力。作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社区党组织基于其凝聚力,通过整合多方社会资源,鼓舞和凝聚社会力量,进而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西藏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激发居民主动性与创造力,激励其加入基层组织并参加社区治理活动,共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通过下沉支部的方式将党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组织凝聚在一起,积极动员在职党员“双报到”,深入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党员行动”活动,帮助社区解决治理中的实际困难,拓展条块联动的基层综合治理新路径。同时作为服务供给者,应当充分挖掘辖区内专业性强、社会服务能力优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积极探索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多渠道吸纳基层治理主体,推动党组织在治理主体中的有效覆盖,积极推进社区治理的平台建设,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适切便捷的公共服务。
认同价值基础,凝聚共同体治理共识。价值理念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想先导。“以人民为中心”蕴含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实践指向,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基层社会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最高遵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坚守“人民主体”立场,促进多元主体实现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社区治理中居民是最大的群体,与社区党组织、市场与社会等成为推动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人人有责”要求我们树立共同治理的理念,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定位与行动边界,唤醒主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人人尽责”需要深入挖掘各主体结构的特性,聚焦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满足差异性需求,要求多元主体在互动合作中形成人人尽职尽责的共治局面。“人人享有”强调基层治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解决民生为重要内容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持续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最终,社区治理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内含着社区治理共同体一切为了人民、通过社区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治理体制,保障社区治理共同体长效运行。构建、运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不能盲目无序,必须确立一套完善的过程机制予以保障,以防止共同体陷入低效运行的陷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七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思路,不仅明确了共同体的多元治理结构,也从“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等方面为基层治理共同体长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方面,作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核心环节,社区协商对于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推进基层自治和政策落实,强化社会整合和基层政权建设,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促进多元主体实现利益均衡,达成合作共识,我们应不断完善协商议事平台机制。积极开发并利用“民主恳谈会”“党政群共商共治”等议事平台,拓展社会主体沟通交往的互动空间,对社区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有效破解社区难题。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建立起居民议事厅,定期开展线上议事活动,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时、有效地回应居民要求,从而激发居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共同体精神,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促进多元主体利益融合进而实现共识凝结。另一方面,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基本底线,只有发挥法治固本的重要作用,才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依法运行又充满活力。在构建社区共同体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依法治藏、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通过法治手段处理好涉及民族宗教事务、农民工讨薪、邻里纠纷等,不断适应新时期基层治理的实际。在社区全过程治理中落实知法、尊法、守法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以“良法”推动西藏法治化进程。
依托数字技术,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在加强和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方面,数字治理成为推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的“新密码”。数字技术更新了社区治理工具和管理理念,改变了社区治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成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工具。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要紧跟数字社会发展需求,以“智慧+治理”重塑社区治理的形态和方式。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挖掘基层治理需求,整合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各方资源,提升基层治理的可预见性,重点回应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对社区治理难题的及时精准回应。另一方面,新技术赋能实现了治理服务的智能化,“马上办”“网上办”等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有助于实现智慧与治理的无缝衔接,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改善民生的“最后一公里”,畅通社区居民沟通和诉求的渠道,使西藏社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持续。
本文系2024年度西藏社科院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4EDCDD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当代西藏研究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