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阿里地区革吉县擦咔乡羌麦村因地制宜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强筋骨” 集体经济“加速跑”

发布时间: 2025-02-07 09:30:00 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阿里地区革吉县擦咔乡羌麦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将“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贯穿始终,立足资源优势,注重创新驱动,扩大产业规模,紧紧围绕多元化发展这个重点,不断激发盐产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实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要素”统筹,凝聚致富“合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羌麦村始终把基层党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工作成为促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立足“章仓三湖”天然盐矿资源以及地处317国道交通便利、人流和物流量大等有利条件,发挥党组织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功能,用好中央和自治区、阿里地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类优惠政策,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模式,建立粗盐巴加工厂,从“支部带领党员干,党员做给群众看”到“支部引领,党员能人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羌麦村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村党总支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手段,定期分析研判经济发展状况,找准符合村情发展的突破口,明确盐巴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村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度计划,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截至目前,在盐产业方面谋划启动相关项目4个,总投资857万元,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吸引农牧民群众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全链条”共育,激发致富“活力”

  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在有效发展盐资源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供血”与“造血”齐头并进,深入挖掘“盐羊古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积极盘活村级集体和村民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等增收项目,持续在产业规模、品牌打造、创新提质等方面下功夫。

  为进一步扩大盐产业规模,将古法采盐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集采盐、储存、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并把藏医药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盐产品开发,注册“盐羊古道”等2个地理标志商标,创新推出了热敷盐、足浴盐、浴盐、布袋盐等7种产品,采取“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经营模式,通过开展“我为产品代言”“特色农产品展销”“一把手直播带货”和旅游推介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关怀帮扶下,羌麦村先后成立了以盐厂为主,盐羊古道宾馆、商务宾馆、批发市场等为辅的多个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核多元”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飞跃发展。

  截至目前,羌麦村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达到2340万元,2023年为群众分红450万元,带动57名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搭建起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平台,让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方位”聚才,增强致富“能力”

  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羌麦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坚持把增强村干部队伍和基层党员综合素质作为建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创新开展“三培三聚”(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致富能人、培养行家里手,凝聚人心、汇聚人才、集聚资源)活动,从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和外出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选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9名,发挥“能人”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拓宽增收渠道。

  采取“走出去”形式,选派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专干等22名本土人才到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排头兵”。

  充分发挥对口援藏优势,协调中国联通公司先后投资90万元实施盐产品扶持项目,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工会河南省直属委员会签订足疗盐采购协议,并在央视17套黄金时间播出《“盐羊古道”赚钱有道》专题片,进一步提升产业知名度,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同时,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盐产业市场影响力,将旅游事业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依托“象雄文化”艺术节、“盐羊古道”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点,带动增收3万元,逐步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