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阿索朗拄着拐杖,笑容满面地向拉萨市城关区俄杰塘社区好食光食堂走来。
“莫拉,午饭刚刚做好,您快趁热吃。”老板娘周桃芳热情招呼,将老人慢慢扶进食堂。阿索朗今年70岁,是俄杰塘社区5组居民。她脚有残疾、走路迟缓,每天都会到这里吃午饭。
对于阿索朗来说,2024年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吃上了幸福的‘暖心餐’”。这个“暖心餐”由俄杰塘社区设立的城关区老年助餐点提供,旨在解决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食”上之忧。
“俄杰塘社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大。”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吴东桥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助餐服务点的运行让吴东桥伤透了脑筋:“社区也有实际困难,没有这方面专项资金不说,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就拿伙食经费来说,上级一年补助15万元,而长期在岗人员达32名,吃饭贴钱是常事。”
吴东桥算了一笔账:“厨师的工资,一年10万元打底,还要买食材、提供场地,远远超支。”算完账,吴东桥直摇头。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不仅满足社区公益岗位餐食需求,同时保证把老年助餐服务落地落实,还不给社区增加任何负担?
经过社区“两委”班子多次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将社区3间空余办公用房改造成食堂。“把伙食经费注入到食堂,同时实行减免房租和水电优惠,交由餐饮公司对外经营。”
有了解决方案,俄杰塘社区好食光食堂也迎来了开业,营业时间为每天上午11点至晚上8点,按照“两荤、两素、一汤”的自助餐标准,菜品每周一轮换。采访当日,记者看到在热气腾腾的自助餐台上,有干锅鸡、莴苣炒肉、麻婆豆腐,香味扑鼻。
“社区食堂供应中、晚餐,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就餐,60岁至70岁老人、环卫工人和退伍军人可享受半价,其他人按原价收费。”社区网格员仓啦告诉记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社区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只要一个电话,网格员立马化身‘外卖小哥’,几分钟就能送到家,让老人及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食堂开设之后,深受社区群众欢迎,截至目前,前来就餐的老人、环卫工人接近300人次。周桃芳说,为服务好社区老年群体就餐,他们还下了一番功夫,“有的偏好清淡,有的不吃姜蒜。为此,我们的‘川味’菜一再改良,慢慢地,能够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口味。”
目前,像俄杰塘社区好食光食堂这样的老年助餐点,拉萨市城关区2024年共计挂牌6个。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2024年底每个地市不少于2个、每个县区不少于1个”的目标要求,全区已发展城市社区、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点114个。预计到2025年,全区将建成城市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28个以上,即每个地市不少于4个;农村地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148个,即每个县区不少于2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