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是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和不变初心。
一年来,全区检察机关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检察实践,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坚持“三个赋予和一个有利于”总要求,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用心用情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强化办案质效,筑牢司法公正基石
“办案”是检察履职的主要方式,办案、办好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
一年来,全区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持严守权力边界、立足法定职责办案,坚持严格依法公正办案,落实“一取消三不再”,推动检察人员从注重办案数量向提升质效转变、从注重指标考核向整体评价转变、从注重个案办理向综合履职转变,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厚积司法公正。
同时,坚持从政治上着眼、法治上着力,把检察工作与维稳工作、统战工作、群众工作贯通起来,要求每案办理力争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做到“七个到位”,即程序公正落实到位、实体公正实现到位、形象公正展示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司法救助到位、涉稳评估到位,努力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法律监督案件13788件。依职权主动办案6394件,占46.4%。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履职结构比为61.1∶13.8∶11.7∶13.4,业务质效持续提升。
聚焦民生热点,提升检察服务温度
2024年3月至9月,日喀则市亚东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跨部门协作+沟通协调”模式,帮助顿某等60名边境村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23.6万元。这是我区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全区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就业、食药、社保、医保、住房、养老、环保、个人信息保护等民生热点,抓住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热点问题,充分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据悉,全区检察机关聚焦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依法办理各类食品药品监督案件;聚焦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依法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深化“断卡”行动。
同时,深入开展“乐游西藏”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办理相关案件29件;深化劳动者权益保护,办理支持起诉案件465件,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追回薪资2400余万元;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联合政法、教育等部门积极推动建设西藏首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门学校。288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开展法治教育842场次,受教育师生达94.9万人次;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83件230人,发放救助金519万元。
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
一年来,全区检察机关严格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深化检察听证,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推动解“法结”化“心结”。
2024年,采取简易听证、上门听证、三级联合听证等方式开展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公开听证4672件;严格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优化、完善信访案件受理和审查机制,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619件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均达到100%。
此外,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精心打造12309“央宗热线”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实行“一个平台、全时接听、统一派单、精准答复”,提供便民利民一站式检察服务,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到热线“好用、管用”。
“央宗热线”设立的“来电人与检察官、与律师或专家”的三方通话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释法说理、息诉息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2024年提供相关服务131人次。在全区296个校园设立了未成年人“央宗热线”电话亭,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24年提供各类检察服务1096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全区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积极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