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视剧中提到的“草原五班”,是主人公许三多军旅生涯的第一站,偏远、荒凉。这原本是电视剧虚构的故事情节,可在现实生活中,西藏的“草原五班”却有很多,拉萨市当雄县公安局纳木湖乡派出所就是其中一个。在这里,一个个“许三多”用无悔的青春,把忠诚书写在海拔4840米的平凡岗位上。
海拔高,境界更高
当雄县是拉萨市辖区内海拔最高、气候环境最恶劣的县,纳木湖乡更是当雄县海拔最高且条件最艰苦的乡。纳木错位于该乡境内,平均海拔48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5℃,最冷月平均气温达零下30℃,这里春夏气候只有两个多月,其余都是处于冬季气候,常年寒风多雪。
海拔高,境界就更高。纳木湖乡派出所现有民辅警14人。作为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警察队伍,纳木湖乡派出所坚持以政治建警为抓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警,坚持党建引领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进行,以练为战、练战结合,打造学习新阵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辅警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党支部学习群,每天不定时分享学习资料,把点滴零碎时间灵活运用起来,全面提升民辅警的“八项本领”“七种能力”“政治三力”,营造了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以学促干的浓厚氛围。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他们仍以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工作始终,这不就是现实中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草原五班”吗?
最可靠的“避风港”
在纳木湖乡派出所三楼的党建室里,一面面写有群众心声的锦旗挂满房间。这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派出所民警不畏困难,勇敢救援的故事。
纳木错作为西藏著名的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到近50万人次。工作中,纳木湖乡派出所经常会接到群众和游客打来的求助电话。对此,民辅警们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坚持“游客到哪、服务到哪、安全到哪”的标准,用“忠心、诚心、热心、耐心”服务八方来客。截至目前,纳木湖乡派出所已及时救助严重高反游客180余名,救助被困车辆2100余辆、受困游客群众6000余人,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了“哪里需要我们,鲜红的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纳木湖乡派出所四级警长格桑平措说:“平时工作最多的就是跟游客打交道,有救援任务时从没有退缩过。虽然海拔高,但是我们缺氧不缺精神,每年都会收到十几面锦旗和感谢信,看到这些很开心。”
不只是锦旗,在服务室里,还放着三本厚厚的记录本,其中一本上有云南、山东、上海等地游客的留言,都是感谢民警的肺腑之言,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民警们的无私奉献和暖心帮助,让来纳木错旅游的游客有了家一样的归属感”。
纳木湖乡派出所还以所处海拔高度命名,创新推出“4840党支部”党建品牌,寓意“用责任克服海拔、用担当诠释忠诚”,以“四个更高”为创建标准,“八项”创建举措和“四个零”为创建目标,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强边固边的坚强战斗堡垒。
群众及游客主动给派出所赠送锦旗 60余面、感谢信50余封。派出所接到感谢电话1000余次。美丽的纳木错和周到的救援服务,使纳木湖乡派出所成为了广大游客最熟悉的地方和最可靠的“避风港”。
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救援路上总是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但纳木湖乡派出所这些可爱的民警依旧选择坚持。上百起救援行动中,有些求救者能提供具体的方位,但大多数时候,由于纳木湖乡辖区面积大,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游客对路况的不熟悉、信号不好等原因,报警时说不出具体方向和位置,很多次出警救援只能凭一个模糊的方向分头去搜寻,增加了救援难度。
2024年9月的一天,一名游客追求挑战极限,一人徒步翻山到纳木湖景区,走着走着,天越来越黑,因迷路被困在山间。所里的民警得知情况后,不分昼夜出警救援,历经19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早晨找到该游客并成功施救,完成了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不管在多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始终能在艰辛救援的路上看到他们坚持到底的身影。有时救援结束,回到所里准备张罗晚饭的时候,发现停电停水,他们需要提着水桶拿着铁钎凿冰取水。傍晚的风很大,河面上还结着厚厚的冰,民辅警们熟练地拿出工具在冰面一顿猛凿,冰屑在风中狂乱飞舞着。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没多久,几人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冰面上,身影在风中摇摆着。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队伍,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和寒风的侵蚀下,比同龄人显得老成许多。纳木湖乡派出所民辅警们在这个团结向上的小集体中,每个人都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只有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