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潮涌风动 蓄势前行 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发布时间: 2025-10-16 09:08: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西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重大工程加快落地,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活力涌动。

  服务优化持续赋能

  在昌都市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一台台工艺设备正高效运转。近几年,公司每年都有新的工艺设备投入使用,设备更新后,资源利用率更高,能源消耗和公司产品成本更低。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享受到了一系列惠企惠税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公司负责人说。

  近年来,西藏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布《西藏自治区水泥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西藏自治区氢氧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出台《西藏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年度申报指南、《西藏自治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在2025年全区工业领域铁路运输保障专题会上,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与西藏白银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和西藏紫金物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与两家物流企业签订了运量达50万吨的《运能运量互保合同》和运量为45万吨的《运能运量互保协议》,把高原特色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为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西藏持续推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助企纾困,今年上半年,专项行动及社会面投诉线共化解28笔、涉及资金8070万元。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从传统的青稞面、饼干、挂面,到八宝粥、面包、爆米花等新品,青稞能做出的花样越来越多。现在,店里最受欢迎的是青稞爆米花。”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的一家街头小店里,藏族小伙索朗群培正在制作青稞面包,他身后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青稞加工食品。

  日喀则市有“西藏粮仓”之称。近年来,日喀则市青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青稞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青稞产业蓬勃发展。

  这是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建成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等目标,推进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向精深加工、品牌化迈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助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便捷的交通网络、洁净的天然牧场、响亮的当雄牦牛品牌……作为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当雄县探索出了一条“家庭牧场+现代化养殖”的牦牛产业发展新路子。在郭庆村当雄净土牧场,牦牛和草场均实现了绿色有机认证,并建立了“有身份证”的牦牛肉追溯体系,这种有身份证的国家级地理标志的牦牛肉年销售额能达到600多万元,加之“直播带货”的新模式,让这里的牧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牛”日子。“家庭牧场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出栏,对草畜平衡和生态保护都有益,牧民群众也有了更多现金收益。去年我家家庭牧场有31万多元的收入。”当雄县龙仁乡曲登羊阁村村民赤列益西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4%;蔬菜产量19.59万吨,增长17.4%;肉蛋奶产量(仅含生牛奶)27.36万吨,增长14.3%;猪牛羊肉产量4.81万吨,增长19.2%;猪牛羊出栏89.51万头(只),增长22.7%。

  投资建设有序扩大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拉萨经开区聂当特大桥项目建设现场,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该项目总投资3.94亿元,聂当特大桥横跨拉萨河,建成后,将实现机场高速、柳梧新区达东村与聂当工业园区交汇贯通,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6月28日,大唐集团西藏林芝科技研发暨集控中心项目在林芝经开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面积52.0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将建设办公楼、科技研发中心、集控调度中心、后勤保障用房等核心功能区。项目将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及抗震设计标准,打造一个集“智慧调度、绿色办公、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

  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落地实施,为未来发展蓄积强大动能。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

  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创新活力,抓好重点企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筑牢安全基石,我们就一定能推动西藏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阔步前行。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