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展读若尔盖

庄春辉 发布时间:2018-02-06 11:07:00来源: 中国西藏

九曲黄河第一弯风光。

镶嵌在川西北高原上的绿色天堂——若尔盖,是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的组成部分,它以神奇的传说,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始终吸引着我这个“草地娃”。我没有诗人那样饱满的激情,没有作家那样丰富的想象,只能如实记录,权且作为展读若尔盖风姿的赞美。

旖旎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若尔盖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属四川和青海、甘肃三省结合部,距成都578公里,系阿坝州四个草地县之一。黄河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冰川中涓涓流出,在三省交界处蜿蜒徘徊于唐克金银滩,绕了一个180°的大弯,又折向西北流入甘肃省、青海省。由于唐克金银滩地势平坦,河面开阔,水势平缓,河中沙洲点点。这里,就是九曲黄河的第一弯,距若尔盖县城72公里。黄河对唐克金银滩似乎表现出了无限的眷恋之情。黄河在四川境内流长126公里,汇聚唐克金银滩上的白河(嘎曲)、黑河(墨曲)和贾曲三条支流。

相传很古的时候,智勇双全的黄河俊男从雪山冰川腾云驾雾一路流来,看到美丽贤慧的白河靓女,便一见钟情,流连唐克金银滩,直至在索克藏寺迎娶白河靓女后,才义无反顾地携手与白河靓女一道踏上了东征的征途。离开唐克金银滩时,他俩眼前出现了巍峨壮观的岷山主峰东方海螺山——雪宝顶的“海市蜃楼”。从此,大凡到唐克金银滩旅游的人都把能否见到或出现东方海螺山的“海市蜃楼”视为一种吉兆。

九曲黄河第一弯,水天一碧,碧波连秀,四时景色,变化万千,风景十分秀丽。登上索克藏寺背后播箭的山顶,运眺九曲黄河第一弯,黄河仿佛从天边曲曲绕绕一路走来,没有气势磅礴,没有浊浪滔天,听不到惊涛拍岸的涛声,也看不到高出地表的堤岸,始终情意绵绵地弯曲迂回于唐克金银滩,犹如一道道流畅的飘带。在不同的天气,那一道道流畅的飘带的颜色始终变化莫测,构成了一幅既美丽动人,又神秘奇妙的图画。

草原牧曲。

九曲黄河第一弯,独具水乡风情,原始古朴,粗犷自然。水质清纯洁净,风止日出,清澈见底。河中有岛,岛中有湖,层次丰富,具有水上蓬莱的仙境,也有世外桃源的情趣,是若尔盖县水陆两栖运动与娱乐度假、避暑的胜地之一。河中还栖息着成群的鱼鸥和野鸭,别有情趣,泛舟河面,碧波荡漾,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九曲黄河第一弯水产也丰富,盛产黄河鲢鱼、黄河湟鱼、黄河豹鱼,鱼类种类达6种以上。而今,在黄河首弯岸边草滩上,已新建了一座帐篷宾馆,开设了中餐、藏餐、游船、骑马、垂钓、观日出晚霞、烤全羊、跳锅庄等餐饮娱乐活动的项目,已成为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骛的地方。据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将把四川长江支流的水北调并通过九曲黄河第一弯灌入黄河,到那时,“静如处女”的九曲黄河第一弯的河水,会“动如脱兔”般地流动起来。那时的九曲黄河第一弯,将以全新的面貌和崭新姿态出现在游客的面前。

浪漫的热尔大草原

热尔大草原(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若尔盖县城西北部35公里处,面积达320多万亩,属国家级高寒湿地多样性保护区,是我国较大的草原之一。大草原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略呈椭园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热尔大草原由于未受到任何污染,因而被人称为“绿色天堂”。

热尔大草原是四川省阿坝州以北水草最丰美的高原湿地草滩,红军过草地就是指的这一带。湿地草滩深处,有大小不等的海子群,最大的海子面积达万亩,最小的则有数百亩,草原与海子群交界处则是稠密的沼泽地。草原中有海子,像山有了水,人有了眼,灵气生动。草原四周被浅丘所环抱。举目环顾,映入眼帘的满是苍茫无际的草滩,水天一色的海子、逶迤绵绵的浅丘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成群、帐篷撒落、奶香四溢、牧歌悠悠、牧民幸福、水禽歌唱……在热尔大草原,所有关于草原的想象都可以得到印证和深化,它并不遥远却又绝对地道。

若尔盖的秋天。

热尔大草原在不同的季节,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逶迤绵绵的浅丘和广袤无际的大草原被披上绿装的时候,热尔大草原上草青水秀,天高气爽,牛羊欢腾,星星点点的帐篷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色。那碧波粼粼、水天一色的海子,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光顾的时候,四周浅丘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得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十一月份,海子便开始结冰,碧波连天的海子,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在那热尔大草原的深处,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梅朵措(藏语意为花湖),系新近才被开发的一个旅游景观。美丽妖娆的梅朵措水面达300余亩,是大自然匠心独具的杰作,她宛如一面镶嵌在绿绒毯上玲珑透剔的明境,使游人为之陶醉倾倒,流连忘返!梅朵措不仅清澈甘甜,四季常盈,而且湖畔牛羊肥壮,因此牧民们把她看成是生命的源泉,幸福的摇篮。

热尔大草原还是鸟儿的乐园,鸟儿的天堂。每当大地从隆冬中苏醒过来,热尔大草原海子群的冰开始融化时,成群结队的黑颈鹤、斑头雁、灰雁、鱼鸥、野鸭等珍禽,从遥远的东南亚诸岛飞到这里筑窝垒巢、生儿育女。黑颈鹤喜欢在海子群边的沼泽地和在芦苇丛中筑巢栖息。热尔湿地大草原是我国黑颈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之一,系国家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当地藏民称黑颈鹤为神鸟,世世代代珍视它,呵护它,黑颈鹤也视当地藏民为朋友。在热尔大草原,人鹤共处,其乐融融的共生共荣的生态场景随处可见。以热尔湿地大草原为中心的大片水土丰茂的若尔盖沼泽群,系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水源涵养量十分丰富,生活在湿地公园里的黑颈鹤无疑是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浪漫的热尔大草原。

遐迩闻名的降扎温泉和四川梅花鹿

降扎(藏语意为红柳树众多)温泉,位于若尔盖县北部降扎乡境内,距若尔盖县城99公里。周围树木葱茏,花草繁茂,群山环绕,流水潺潺。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苦行僧赞伯格拉云游而来,见这里景色清幽,而民有疾若,乃自投于泉山之中。不知道这位苦行僧为什么要自“殁”,也许这里是人间幽境,而愿在此与山川共老;也许是为炼制珍珠七十丸救百性,而投入炼炉中。总之,这里从此就有了热气沸腾的药汤池了,它云蒸气绕地流向了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

降扎温泉河两岸的山崖间,分布着大大小小50多处泉眼,水由山崖间的泉眼群中喷流而下,汹涌翻腾,雾笼云蒸,所过之处将山岩浸润成孔雀蓝或翡翠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得斑斓多彩,宛如孔雀开屏,气象十分壮观。降扎温泉水温高达51℃,内含氡、硫磺、铁等近20种矿物质,用此泉水沐浴或浸泡,对神经官能症、风湿性肌肉炎及关节炎、皮肤病、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降扎温泉又因氡含量多而被称为降扎氡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元素,在医学上可用来治疗恶性肿瘤。晴日里,降扎温泉水清如碧玉,状若明镜,故有“玉汤池”之美称。“玉汤池”又有“晴雨泉”之名。相传降扎温泉潭中原有犀牛望月,泉水能够根据天气变化,时清时浑。泉水清时,天即晴朗,泉水浑时天将下雨,故有“药汤池占雨”之说。

降扎温泉一年四季都可浴疗,游客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或选择冬季浴疗,或选择春季浴疗,或选择夏季浴疗,或选择秋季浴疗,各随其好。降扎温泉长久以来一直被藏区的各族群众视为浴疗的“圣水”,无论春夏秋冬,慕名前往洗浴疗疾或参观旅游的四海来客始终络绎不绝。他们在浴疗的同时,往返于山水之间,既饱览若尔盖湿地大草原风光和降扎山林景色,又聆听了悠悠牧歌、鸟语和吮吸着浓浓奶茶、花香,真是疗病又疗心,一举数得,其乐无穷。

天地云悠悠。

而今,在降扎温泉几处泉眼上,已经依山修建了几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温泉疗养院式的建筑,仿佛是缀在赞伯格拉山的颈项上的几颗翡翠珠子,为降扎温泉平添了几许风韵。若尔盖县委、县政府拟在原有两个大浴池、四个中浴池、二十多间住宿房的基础上,修建个人浴池、两人浴池、家庭浴池等不同花色浴池,以满足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过降扎温泉再往东行进40多公里,就是绵屏绣翠的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了。保护区成立于1965年,包括冻列乡、热尔乡、崇尔乡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达2万多公顷,系省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在若尔盖县铁布境内的梅花鹿,是我国梅花鹿中的一个特有品种,称为“四川梅花鹿”。保护区内山峦重叠,清溪潺潺,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啁啾;那无边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和丛生的灌木林,郁郁葱葱,自然景色美如画。善待梅花鹿并与之和谐共处,是当地藏族农民世代遵循的自然法则。当地藏民认为,梅花鹿是达恩神山饲养的神鹿,谁也不许猎杀它,否则将激怒达恩山神,遭至无情的报复。在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或三五成群,或拖儿带女,始终从容悠闲地觅食和嬉戏,因为它们知道当地藏民是不会干扰它们宁静、安祥的生活的。

饱经沧桑的潘州古城遗址

潘州因其吐蕃首领潘罗支而得名,当地人称它为阿哈(藏语意为吐谷浑)。潘州古城遗址位于若尔盖县东北部求吉乡境内,巴西河北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若尔盖县9处古城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池,距县城38公里,系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起,邦、潘、叠三州归宋,潘州之名首见于文献;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始,松、潘、宕、叠、威、茂等州纳入八思巴帝师统领西藏十三万户的辖地;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起,又在该地设置潘州卫,管辖今天的若尔盖、阿坝、果洛、甘南等地区;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正式将松州卫与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自此潘州府开始搬迁至松州府合署办公,大小官吏也随从迁往。潘州古城历经了624个春秋寒暑,至今仍是若尔盖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池。

潘州古城墙为土城,始建于公元1104年,经宋、元、明三朝265年的修整。现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有四堵:东北城的一堵残长82.9米,高7.8米,墙体上厚4米、下厚6.6米;北城的一堵残长88米,高5.5米,墙体上厚4米、下厚7.6米;西城的一堵残长61.8米,高7.5米,墙体上厚3.5米、下厚4.4米;东南城的一堵残长111.2米,高7.5米,墙体上厚4.7米、下厚5.2米。古城墙周长343.9米,面积15万平方米,仅有的一个古城东门也残高4.7米,宽5.3米,墙厚6.3米。潘州古城座北向南,全城东西长,南北短,古城墙因地势而起伏,城池构筑采取以黏土夯筑和逐次收分筑墙法,墙体上窄下宽极为坚固。潘州古城外有青山绿水环抱,古城墙、壕沟、城门、断崖、高坎和护城河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所以易守难攻,故有“铁打潘州”之称。在冷兵器时代形容它“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是毫不夸张的。

身临潘州古城,最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还是它的古城墙。环顾四野,但见残存的古城墙黄线清晰,老痕斑斑。城墙内苍松翠柏,树影婆娑,安静清幽。潺缓的护城河与岸边青杉互相映衬,环绕古城。整个城池风光旖旎,古貌依然。城内外参差环列的古城墙和古色古香的藏族民居,又把潘州古城装扮得别具风姿。

牧人。

“不到潘州古城,不算到若尔盖”。古往今来,潘州古城,始终都是造仿若尔盖的文人墨客所向往的怀古揽胜的最佳目的地。潘州古城不仅是宋、元、明三朝封建王朝在这里建州设卫的历史见证和若尔盖县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是红军右路军前敌指挥部旧址,著名的包座战役就是在这里酝酿和决定的。包座战役旧址,如同一块巨大的碑碣,静静地屹立在求吉乡与包座乡交界处的青山绿水之间。漫步其间,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决定红军命运的战役。据有关资料记载,包座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围困聚歼在雪山草地之间的阴谋,打开了红军向甘南前进的门户,为实现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包座战役旧址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红军文化的宝库,也是一座用无数革命先辈的生命和鲜血铸造的胜利丰碑。

神奇的纳摩寺

纳摩寺(藏语意为仙女寺)位于若尔盖县西北部,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距若尔盖县城96公里,系宗喀巴大师前期四大弟子之一的茸青·更登坚赞所倡建,至今已有590年的历史,是阿坝州格鲁派名刹之一。纳摩寺山色清幽,嘉陵江源头白龙江发源于此,水流清澈。漫步寺前,只见殿宇巍峨,佛塔高耸,白墙黄瓦,气势非凡,显现出佛门胜地的深奥莫测的气氛。游纳摩寺,最令人心驰神飞的,是寺内外的“三奇”,即金粉抹面的肉身灵体、青烟袅袅的天葬台、素有“洞天福地”之称的吉祥仙女溶洞。“三奇”除了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外,还有着难以解读的人生《易经》。金殿里那供奉着的肉身灵体,相传民改前头发曾自然生长,后经高僧大德念经削发后才停止生长。仅有400多年历史的天葬台,相传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的司瓦采天葬场搬来的,四只神鹫也是跟着飞到这里来司职的。神秘幽然的“华尔丹纳摩(藏语意为吉祥仙女)溶洞纵深约有50米,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相传吉祥仙女和女娲、嫘祖就是在此溶洞修行得道的,被誉为释道两家的洞天福地;溶洞中人形状的钟乳石仿佛一位青春靓丽的少女,栩栩如生,因而被文人墨客视为吉祥仙女和女娲、嫘祖的化身,素有“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佛”的口碑,加之洞中泉水味甘甜,可口清心,又有“洞天玉液”之雅号。纳摩寺以其“三奇”蜚声中外,并以其奇绝景色和虚幻缥渺的神话,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在纳摩寺,藏族与回族关系既和谐又稳定。我想,这可能源于他们之间长期、持久和频繁的民间互动,而互动的深层根源则是两种生产方式的互补共生需要。你看,四川若尔盖纳摩寺,清真寺和甘肃碌曲赛赤寺、清真寺,各依地势参差而立,独立成景,相映成趣,尽得其妙。此情此景,耐人寻味。(庄春辉/文 杨文键/图)

(责编: 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