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西藏与内地连接的“信使”

何媛 发布时间:2018-07-09 10:52:00来源: 西藏日报

  先威远和赵忠兴双双年过半百,现在已经都是西藏天海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已经完全褪掉了当初跑长途车的印记,只有聊起当年跑车的时候,才会让人相信原来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时间的流逝让所有的故事都变成了历史,成为存于脑海里无法外传的记忆。

  “见没见过我家的啊”

  那时候的车队人身上有着一种别样的光环。进出藏的物资都要靠着这支车队,生活用品、抢险救灾无一例外。毫不夸张地说,车队就是西藏发展的生命线。而驾驶员就成了西藏与内地连接的“信使”。这些“信使”相比于普通人多了一些便利,他们一个月拿三五十块钱的工资,有时候还有补贴;可以从内地带回西藏严重缺少的物品;还可以解决家里急缺的燃料——车队每次出车都有着严格的用油标准,但在这个标准之内若有剩余,则可以补贴家用。这些虽然是造成这种光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如今听起这些车队人的故事,我不禁猜想,也许他们一起走过的路、遇过的险、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这种光环永存的动力。

  车队出车会按照情况安排车辆,有时候单跑,有时候三五辆,有的时候更多,建造昌都邦达机场的时候,甚至出了二百多辆。那时候车队主要跑柳园、西宁、格尔木、兰州,跑一次格尔木连装货卸货得八九天,有驾驶员一个月甚至跑四次格尔木。单跑的时候是最揪心的,因为无法预料路途中未知的情况。临走之前,心里有时候甚至“会发虚”,而家里的亲人则会在家里天天算着日子,遇到刚回来的驾驶员就问:“在路上见没见过我们家的啊?”

  “见到车就赶紧走”

  先威远刚进车队那会儿,专做修理,是个铜工,他还专门强调了不是“童工”,即便如此,他那会儿也不过才十六岁,刚刚跨过“童工”那条线而已。在保养厂待了9年,先威远改行做了驾驶员。

  第一次去阿里,先威远完全不熟路,那时候根本也就没有路,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两辆车在路上边摸索边走,走着走着就走进沙坑里,先威远的车倒是冲出去了,可同伴老唐的车却完全陷了进去,动弹不得。举目四望,沙漠里荒无人烟。

  第二天,天麻麻亮的时候,先威远觉得这样下去也是等死,必须要有一个人先走。抱着无奈的心情,先威远把所有的食物拿出来和老唐平分了,临走之前对同伴说:“老唐,在这些食物快吃完之前我还没有返回,你就不要管我了,见到车就赶紧走。”

  老天总是不忍心伤害付出太多的人,两个小时后,先威远顺着归桑河顺利到达了卸货地点,带着其他20个同事,返回沙坑拉出了老唐的车。

  可这才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返程不能再走原路了,他们顺着归桑河一路向北,又遇到新的河流,没有桥只能从冰面上过。先威远决定先探探路,就开着车上了冰面。即使小心翼翼,可车还是咣当一声就下去了,还好冰层下的石头撑住了车,只淹到了轮毂。砸了三天冰,弄出了车子,又顺着归桑河原路返回。从山上绕着走,车子像蚂蚁一样在窄窄的山路上爬着,糟糕的路况扒掉了轮胎的一层皮。那是先威远唯一报过救济的一次出车。

  留在“最需要的那一刻”

  说起车队的事情,那真得是坐下来聊上个三天三夜。赵忠兴从进车队就做驾驶员,先是做学徒跟着师父跑了一年,等成熟了就自己开始出车。1982年去东风矿拉矿那件事真的是忘不了,赶到目的地、装货、装完货出来他都是第一个。进去的时候要经过一座桥,可问题是进去的时候车在桥在,等装完货出来的时候,车依然在,可桥没了。当时附近在修路,装货期间,桥就被摧毁了。桥没了货还要运,赵忠兴便只能“随便走”,看着有手扶拖拉机的车辙就跟着车印子走,走了两公里就碰见一条河,得要冲过去才行,可拉了矿的车哪有那么容易冲过河?车头过去了,后轮子还在河里!结果就在那里和徒弟两个人用8包方便面生生挨了5天。

  可这还不算时间长的。修109国道那会儿是人人都知道的“82年大堵车”。赵忠兴在路上整整堵了18天!连一块压缩饼干都不能轻易吃,要留在“最需要的那一刻”。车在路上堵了几公里长,修路堆起的土方堆得高高的,天一下雨那路是真的没法走。车上只有寥寥的食物,为了能顺利地等到通车的那一天,大家就互相帮助,食物多一点的就把自己的东西分给食物少一点的,从没有什么占便宜之说,抱成团活下去把物资带回西藏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在那样的日子里,从来没有人想过因为艰苦而放弃车上的物资,因为他们坚信党和政府不会放弃他们!就算是在生命遭到威胁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过要把车丢弃的念头,因为那是国家财产,是人民的东西。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国家和政府经历重重困难从格尔木和拉萨两个方向将食物送到了驾驶员的手里,因为这些帮助,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车队的事情讲也讲不完,这样的故事只是漫长车队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受过更多苦的老同志们大有人在。他们所经历过的苦难、为西藏作出的贡献,不是一支笔就能形容的。但他们的精神应该被更多年轻人知道。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