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西藏昌都市3220余件/套馆藏文物有了“身份证”

韩海兰 发布时间:2019-01-04 09:17: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藏品档案工作是新时期馆藏文物登记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反映馆藏文物所属的时空范围,其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成为我们更加全面正确认识藏品的信息源泉,是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为陈列布展、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了解到,为了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建立昌都市可移动文物藏品档案,健全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昌都市已完成芒康县、左贡县48处收藏单位,3223件/套馆藏可移动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了2018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表示,西藏与全国一道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截至2017年,昌都市共普查出可移动文物3万余件,调查了240余处收藏单位,调查区域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馆藏文物不规范容易造成文物‘身份’不明确,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给文物制作‘身份证’。” 扎西旺加说。为此,2018年5月,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为依托,启动了昌都市的馆藏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主要针对藏品的名称、尺寸、重量、质地、现状、来源、级别等的文字描述和专家鉴定意见、流传经过的详细记录以及藏品的照片记录等,以确保馆藏文物藏品档案能科学、准确和完整地反映藏品的记录材料。

  扎西旺加说,科学利用馆藏文物藏品档案有助于文物收藏单位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提升文物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下一步,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将继续按照文物档案编制要求,做好部分重点寺庙的文物藏品档案编制工作,为顺利完成余下9县(区)的馆藏文物藏品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昌都市文物资源档案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奠定基础。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变革和经验启示

    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与全国一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全国改革步伐,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小康。[详细]
  • 西藏博物馆2019年文创产品对外发行

    timg (3).jpg
    1月2日,记者从西藏博物馆获悉,由西藏博物馆打造的2019年文创产品目前已对外开始发行。此次西藏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产品用料考究、高端上档次、包装精美。[详细]
  • 五位藏族同胞亮相《国家宝藏》演绎“活着的史诗”

    明末清初的雪域高原之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卓玛。卓玛的妈妈难产三日,正面临生死一线的危机。卓玛爸爸为了保佑孩子顺利降生,特意请来了草原上的艺人吟唱祈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