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忆往昔】诞辰121周年,回顾周总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贡献

孔夏 发布时间:2019-03-06 08:3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建立和完善、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做了不懈努力,为创建、实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与工作实践,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今天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1周年,又适逢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之际,特回顾周恩来总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与完善作出的贡献,以此缅怀。

  深入思考 积极提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夏,在全国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筹备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时,周恩来对将来要建立的政权组织,提出了许多设想。虽然当时国内局势还没有立即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只能通过各党派、各阶层推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来组建新政权,但周恩来始终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最合适的政权组织形式。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它完全不同于旧民主的议会制度,而是属于以社会主义苏联为代表的代表大会制度的范畴之内的。但是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制度……从人民选举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直到由人民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政权的这一整个过程,都是行使国家政权的民主集中的过程,而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权力、作用以及行使权力的方法、人民代表的作用等问题,周恩来也作了深入的思考。周恩来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由人民实行普选,直接选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政权的各级权力机关;然后由这个权力机关,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各级人民政府,使之负责处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国家的或地方的事务。人民对其所选举的政府人员,有遇事监督和随时撤换之权。这个制度是既民主的又集中的。”

  主持政府工作 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主持政府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历经多年战争破坏,全国解放时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的社会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只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就得到恢复。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考虑改变新中国建立初期以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体制,正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2年12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政协常委会提出了定期召开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会议的建议。周恩来指出,我国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为了适应这一时期的国家任务,就必须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以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会议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的建议。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经毛泽东主席提名,会议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正式实行。

  周恩来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它采用“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国家管理工作的办法,能够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个特色,决定了它能够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使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周恩来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后还必须依靠这种制度,才能保证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周恩来指出:“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民主集中制的、由下而上同时又由上而下的人民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最大多数人民谋最大利益,集中最大权利,做最大的好事。”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共提出39件提案,周恩来责成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办理。在一年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向大会作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形的书面报告》。此后,他继续坚持这样做。周恩来认为,代表经过讨论产生一些提案、意见和建议,可以使各方面的力量都能够调动起来,推动和改进政府工作。为此,他要求国务院专门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督促检查代表提案处理情况;各部门对于代表提案应当随时处理,随时答复。

  与时俱进 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周恩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该坚定不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与政治协商制度同向而行,不断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继续扩大民主。

  据统计,周恩来从1954年至1976年担任国务院总理的近22年中,共经历了四届人大、11次大会,他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共向人大会议六次作政府工作报告。另外,周恩来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共16次。在这些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履行职责,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他还多次就政府的专项工作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报告或发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周恩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与理论思想,对于新时代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仍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内容参考自《周恩来选集》《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周恩来》)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