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发布时间:2020-05-22 09:04:00来源: 新华社

(图片故事)(1)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后左)和妻子洛巴及大儿子扎西尼玛(前右)、小儿子普巴多杰在帐篷茶馆前合影(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高原四月,春色芳菲,34岁的藏族汉子格多和妻子洛巴吃过早饭,来到自家开的帐篷甜茶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格多的老家在西藏那曲市安多县色务乡,一个藏北偏远的牧区。2019年底,政府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安多县、双湖县进行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格多一家离开了海拔超过4800米的安多县色务乡,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

  格多脑子活、手脚勤快,是个能人。过去受地域发展限制,格多一家以放牧为生,还开了一家小商店,却始终富不起来。到新家园后,安置点周边市场、医院、学校等一应俱全,交通便利。格多和妻子洛巴商量后,在安置点开了一家帐篷甜茶馆。

  格多说,甜茶馆里的生活,简单而自在,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如今,安置点的群众都喜欢来到茶馆小聚,格多一家的帐篷茶馆生意不错,再加上政策性补贴收入,格多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劳动是脱贫致富的诀窍。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和格多一家一样,从那曲市安多县、双湖县搬迁下来的4000余名群众完成了人生的迁徙,开启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图片故事)(2)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右)和妻子洛巴在展示自家打的酥油茶(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3)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一家人走在去帐篷甜茶馆的路上(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4)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左)教孩子食用糌粑(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5)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洛巴在帐篷甜茶馆外忙碌(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6)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洛巴在自家开的帐篷甜茶馆里忙碌(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7)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一家人在帐篷甜茶馆里吃饭(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8)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客人在帐篷甜茶馆里享用美食,格多的小儿子普巴多杰在帐篷甜茶馆里玩耍(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9)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的大儿子扎西尼玛(前)和小儿子普巴多杰在帐篷甜茶馆里(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10)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左)在自家开的帐篷甜茶馆里为客人端上藏面(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11)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洛巴在帐篷甜茶馆里打扫卫生(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12)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一家人在帐篷甜茶馆里忙碌(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故事)(13)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在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格多的大儿子扎西尼玛和小儿子普巴多杰(右)在帐篷甜茶馆前玩耍(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