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亚东:喜马拉雅南麓的“桃花源”
上亚东乡三岗新村全貌。陈振东 摄
亚东,藏语意为“漩谷,急流深谷”,在这里既能观赏雄伟壮丽的苍山负雪之景,也可感受雾气氤氲的幽远迷蒙之境。地处喜马拉雅南麓河谷地带的亚东,海拔仅2900多米,四周被森林覆盖,满目绿意,空气清新。一到春夏,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花便开得热烈而恣意,徐徐迎进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把西藏的这个边境小城“吹”成了江南。
位于亚东县东南部的上亚东乡历经2011年“9⋅18”地震后并未沉寂,新建的三岗新村焕发出新的活力。上亚东乡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紧握发展机遇,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瞄准亚东木耳、亚东鲑鱼等优势项目,精准发力、下足功夫。通过加强政府规范引导、依靠援藏力量支持、产业科技攻关,挖掘产业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做好了优势转化这篇“文章”。
鲑鱼养殖基地,一条条肥美的鲑鱼溯游而上;木耳种植基地,菌包上冒出了一簇簇“黑珍珠”;7年前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幢幢红顶小别墅。百姓安居乐业、怡然自得,一派祥和幸福之景,不禁让人想起了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
小小木耳赛珍珠
亚东木耳,藏语称“拿布摘摘”(“拿布”指黑色,“摘摘”指薄),细小黝黑,如指甲盖般大小,一副毫不起眼的模样,但素有“植物肉、素中之荤”的美名,口感佳、价值高,是亚东的一大特色招牌。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仙女下凡散心,发现此处气候适宜,景色美丽,便驻足观赏。然而她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不慎掉落,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落地后便化为一簇簇木耳,故而亚东木耳又被称为“黑珍珠”。
野生的亚东木耳仅生长在亚东河流域山谷的茂密林区里,产量极低,采摘过程艰辛。晒干的野生亚东木耳价格逐年攀升,近几年更是卖到了2000多元一斤,吸引了大批村民上山采摘。过度采摘导致野生亚东木耳的产量越来越低。为了增加亚东农牧民收入,保持野生亚东木耳的延续性,亚东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人工种植亚东木耳的技术研究,技术成熟后便迅速向当地农牧民推广。
走进上亚东乡的木耳种植基地,上亚东乡乡长刘刚指着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介绍说:“这边的大棚用来栽培亚东木耳,里面还有用于制作菌包、灭菌和加工成熟木耳的配套设施。”进入大棚,记者看到一摞摞的菌包整齐地挂在培养床架上,有的菌包上已现出星星点点的木耳。
“为了推进基地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菌类产业,提高当地农牧民收入,亚东县农牧局与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约。”刘刚说。即将在上亚东乡建成的亚东立体产业园里包含产菌房、生产车间及栽培大棚等食用菌生产链条,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将全方位统筹亚东木耳的菌包生产、收购和销售等工作。
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边巴多吉告诉记者,立体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农牧民群众就可以向公司购买菌包,木耳产出后再从收购资金中抵扣菌包费用,此项目预计每年能使参与的每户农牧民增收8000多元。
小小亚东木耳,价值赛过黑珍珠,不仅促进了亚东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青山绿水鲑鱼肥
仅分布在亚东沟的亚东鲑鱼,是国家二级水产保护动物。亚东鲑鱼肉嫩味鲜,很受人们喜爱。但亚东鲑鱼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只有在沙土含量少、无污染的山间活水中才能发现它的踪迹,而亚东县的青山绿水正好为它创造了最佳条件。
近年来,亚东县政府大力支持,上海援藏亚东工作组积极协调,上海海洋大学提供技术支撑,亚东鲑鱼这一优势特色资源在多方努力下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阿佳,育苗车间人手不够了,你去帮下忙。”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赵留杰大声说。还未走进上亚东乡林玛塘亚东鲑鱼养殖基地,水泵特有的轰鸣声和工作人员的交谈声便传入耳中。
一与记者谈起亚东鲑鱼,赵留杰便滔滔不绝起来,他自豪地说:“2013年,亚东鲑鱼就成功申报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亚东鲑鱼又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将亚东鲑鱼成功地打造成了本地的特色品牌,为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养殖基地,记者还遇见了正在工作的格桑达瓦。“我以前主要做边贸生意,有时候能多赚点钱,有时候货物囤积卖不出去还得赔钱。”他苦笑着说。如今,格桑达瓦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在养殖基地里工作,既有了稳定收入,还能学到技术,自己感到十分满意。
迎面走来几位负责育苗的阿佳,她们正讨论着新学的技术。尼玛普次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我只能靠放牧养家糊口,根本不知道养这种鱼还能挣钱。加入鲑鱼养殖合作社后,不仅管吃管住,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基础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一年能赚3万元左右。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生活越过越好了。”
现在,亚东县拥有一个鲑鱼繁育基地,三个鲑鱼养殖基地。据上亚东乡乡长刘刚介绍说,今年亚东县拟投资2亿元在上亚东乡建立亚东立体产业园。园区建成后,将由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策划和品牌推广,之后将打造以“亚东鲑鱼”为主题的多样化产品并全面投入市场。公司每年还会从项目净利润中提取一部分资金,注入亚东县扶贫产业南北协作发展基金,作为全县贫困户的扶持资金。
幸福村居“桃花源”
三岗新村是2011年“9⋅18”地震后,为了对上亚东乡的嘎林岗、如丙岗、岗固3个村实施整体搬迁,国家投入近2亿元资金打造的高标准搬迁村。登上小山丘,放眼眺望,三岗新村那一片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屋顶在暖阳照耀下熠熠生辉。
据村民普次回忆,搬迁前村民大都住在路边的石头房子里,漏雨透风,生活条件很差。如今的三岗新村有着一幢幢极具藏民族特色的红顶小别墅、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一排排矗立的太阳能路灯,还有开阔的广场和葱郁的绿树,俨然一个现代化小城镇。藏族阿妈坐在自家小院门口,晒着太阳和邻居聊着天,时不时地摇晃着怀中的襁褓,脸上的笑纹盛满了幸福。这场景就如同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让人无限神往。
普次领着记者走进他家的双层小别墅,小楼的外院被改造成了杂货店,房内铺着锃亮的木地板,宽敞的藏式客厅立柜上摆满了女儿、女婿和孙子们的各种荣誉证书。年已古稀却依然硬朗的普次笑呵呵地讲述着过去的生活,他说:“40年前的亚东还很小,马路走三步就到了头,甚至有人说连三匹马都塞不下。那时大家收入都很低,我一边做木工活一边放牧,年收入只有500余元。”“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了,特别是2012年搬入三岗新村后,生产生活都大变样。”普次接着说。如今,普次家的二女儿和小女儿读完大学后都在银行工作,仅有初中学历的大女儿拉姆在搬入三岗新村后也开起了杂货店,再加上大女婿做边贸生意的收入,全家一年总收入达13万元。“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滋味。”
三岗新村村委会主任达瓦桑布介绍说:“现在村里80%的家庭都有了小货车或拖拉机,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和网络。改革开放后,村民除了采集、种植亚东木耳外,还有跑运输的、搞边贸的和外出打工的,大家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日子也越过越精彩。”村里有农家书屋,广场上也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作底蕴,三岗新村村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且有奔头。(记者 谢筱纯 李成业 陈林 陈振东)
-
夏季到西藏来看湖
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1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镶嵌于雪山之间、包围在牧草之中、隐藏在白云之下。[详细] -
10条线路带你发现最美香格里拉
雪山、峡谷、飞瀑、湖泊、草原……在这个川、滇、藏交界的广大区域,大香格里拉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人前往寻找各自的“香巴拉”。[详细] -
第三期旅游度假区建设讲习班在鲁朗开班
日前,由中国旅游报社、西藏自治区旅发委主办,林芝市鲁朗景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三期旅游度假区建设(林芝鲁朗)讲习班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开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