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文明之花绽放在乡村田野

王珊 发布时间:2018-08-22 09:48:00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莫冲村村民旺久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天上午,他都会约上村里几位同龄人,到家门口的文化活动站,一起玩藏式骰子。“现在我们忙时种地,没事儿了就到文化活动站玩玩骰子,打打台球,看看书,上上网,生活充实着呢!”说这话时,旺久一脸的满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拉萨市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风文明为切入口,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打造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并将创新探索与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紧密结合,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为老百姓营造了有普遍认同感、强烈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一曲曲乡风文明之歌。

  文化引领

  凝聚精神力量

  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综合文化活动站里,强巴次仁正和几位村民在台球桌前切磋球技,玩得不亦乐乎;电子阅览室里,普布次仁正专注地学习驾考理论知识;农家书屋里,扎西旺久正查阅着种养殖方面的书籍……一静一动,一张一弛,这里正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求知的课堂、求艺的乐园、求富的平台,润物无声地促进了邻里和谐、乡风文明。

  唐加乡党委书记王静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没有文化活动站,农闲时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矛盾时有发生,影响和睦。”文化活动站的建立,成为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引领乡村文明风尚的主阵地,群众在娱乐、健身的同时,增强了彼此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近年来,拉萨市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保护和传承乡土特色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农(牧)家、社区、寺庙书屋459个,各级文化馆(站)75个,各类博物馆6座……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到了每一位群众的身边,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如今,拉萨市的文化“庄稼”,扎根大地,填满了村民的“精神粮仓”。

  创新传承

  留住悠悠乡愁

  “阿旺,这个动作不到位,重新来。”在堆龙德庆区马乡措麦村,51岁的拉巴次仁正认真地纠正着台上舞者的动作。这一天,如往常一样,措麦藏戏团的演员正认真地排练传统藏戏。在藏戏团团长拉巴次仁看来,弘扬传统藏戏,是他命中注定的人生选择。“传统文化就该有它本来的样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下文化财富,为传统文化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措麦藏戏团名声远扬。更让拉巴次仁欣慰的是,村里很多年轻人积极投入其中,立志让措麦藏戏走向更大的舞台。“为了将传统藏戏传承下去,我要尽我所能把他们教好。看到这群年轻人这么努力,传统藏戏总算‘有后’了。”笑容绽放在拉巴次仁脸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为了在现代社会留住悠悠乡愁,拉萨市各县区积极创新,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推动富有农牧区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开发,加大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力度,让传统文化种子在乡村自然生长,留住承载乡愁的农村元素。

  文明之风

  滋养精神家园

  拉萨河下游北岸,318国道旁,满目绿色的田野间,坐落着一个迷人的小村庄——曲水县南木乡江村。走进村里,绿树成荫,田舍相间,恬静悠然,既弥漫着田园野趣,又整洁有序。

  江村的美,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过去,农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禽畜粪便多、苍蝇多、垃圾多。如今我们村以‘党建+美丽乡村创建’为主题,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融入到建设中,紧紧围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新风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培养群众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情趣。”江村第一书记巴桑次仁一边带记者参观村庄一边说,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村风民风淳朴,村容村貌喜焕新颜。

  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墙,巴桑次仁自豪感爆棚。“你看我们村多干净,村民们自发打扫的,一点不用督促。这些树长得好吧,都是村里老百姓一起种植的,景色不错吧!”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个个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一条条干净宽敞的乡村道路,一项项接地气的村规民约,一个个引领文明风尚的评选表彰活动……如今,乡风文明与文化振兴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拉萨大地上铺展开来,乡风文明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注入乡村的灵魂。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