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易贡藏刀的彩虹之光

发布时间:2018-08-29 09:18:00来源: 西藏日报

位于林芝市波密县西北部的易贡乡,藏语称“易翁”,有“摄人心魄之美”的意思。

这是一方深藏在藏东南峡谷中的秘境,平均海拔2250米,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人们说,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似江南。

世人知易贡,源于其产茶、制刀。

采访组此行主要目的就是探访易贡藏刀即“易贡波治加玛”的打制技艺。

沿途,竞相开放的花、一栋栋漂亮的藏式木楼相映生辉,恰如“易翁”之名的由来。

易贡藏刀出产地拉嘎自然村坐落于大山偏僻的角落。走进村落,叮叮当当……清脆的铁锤声阵阵入耳。

拉嘎村极简易的铁匠铺里,炉火烧得正旺,21岁的罗布顿珠将一把正在火中烧得通红的长铁取出,在师傅白多的教导下,开始反复锻打。

一时间,师徒俩的脸被炉火熏得通红,汗滴夹杂着烟灰顺着头部从脸颊流下,手上的功夫却未停顿。

这里,正是于2015年3月成立的易贡乡拉嘎藏刀打制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白多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合作社现有29名打制易贡藏刀的工匠,还有团队管理成员。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有效整合了拉嘎全村打制“易贡藏刀”的各类资源,并且将全村富余劳动力安排就业,将设计、生产、销售打造成一条龙服务平台,以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拉嘎自然村因拉嘎家族而得名。据说,当初这个村落只有拉嘎一家祖辈生活于此,以打制“易贡波治加玛”而远近闻名。

时光雕刻人家。渐渐地,散居的自然村落形成,以打制易贡藏刀而出名,家族延续,拉嘎自然村落形成。

易贡乡拉嘎藏刀打制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西洛正是拉嘎家族第五代传承人。把“易贡波治加玛”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村里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全村一起致富的同时,让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这正是合作社成立的初衷。

有人说,最好的藏刀就是“易贡波治加玛”的“彩虹刀”,得此名,缘于刀面上特殊的彩虹纹样。

合成锻打、热处理、打磨是制作天下好刀最重要的环节。拉嘎村“易贡波治加玛”的制刀流程自然也不例外。

每一把“易贡波治加玛”,都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锻造过程。工匠先炼铁再制刀,上千次锻打,覆土刀烧刃以便让刀变得刚柔相济,日积月累的打磨,其间的辛苦自不言喻。

易贡藏刀被赋予了“英雄之刀”和奢侈品的声名,源于其取材的特殊性,来自当地三座富含铁矿石的山峰:易贡纽日铁、帕根森布铁、工布扎松铁,制刀者将取自这三座铁山的铁矿粉碎后,依次熔合冶炼而成。

在密不透风的火炉中烧上7天7夜,历经持久高温,炼就的三种铁,彰显了易贡藏刀最大的特点。再经过煮铁和敲打,刀面上显现出清晰可见的彩虹纹络。然后,火中炼、水里淬、磨刀……最终,一把集刀长、刀细、轻便、锋利无比,且从不生锈以及刀面上标志性的彩虹波纹刀,使“易贡波治加玛”的制作技艺名扬整个西藏。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一位好的易贡藏刀打制师,对于火候的掌控,细心的观察,内心不断的领悟,赋予一把易贡藏刀文化传承与身份象征,在四季轮回与日夜交错间成形。易贡藏刀除了有彩虹刀,还有水纹刀、火焰刀的制作技艺。

2007年,易贡藏刀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一把普通的易贡藏刀最低市场价达到2000元至4000元,最贵的能卖到上万元。仅2018年第一季度,拉嘎村的合作社共打制藏刀469把,包括砍刀、小刀、彩虹刀等,出售150把,实现产值32万元。

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大自然的馈赠,加之,工匠的传承精神,一代又一代打制易贡藏刀的铁匠师傅,在独特的藏家锻造技艺中延续着一方的文化。(记者 晓勇 赵永琦 米玛 潘璐)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