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电视台采访团向世界讲述阿里故事
8月21日至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派出规模空前的多语种频道采访团,在阿里地区就脱贫攻坚、教育、旅游、环保、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巨大变化进行采访,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采访团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旗下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频道及新媒体编辑部的编辑、记者总计23人,其中外籍记者6名。10天来,采访团先后深入阿里地区普兰、札达、日土、噶尔、革吉5县,行程3000余公里,走进田间地头、聆听群众心声,从中央媒体的角度、以国际化的视角,用手中的镜头和笔,真实记录下阿里的风土人情、山川名胜,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的可喜面貌。
藏西秘境,天上阿里。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是无数人为之向往的人间天堂,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同样如此。此次多语种频道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均初次来到阿里,这里点点滴滴都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采访时,大家对有着“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产生了浓厚兴趣,争先恐后地拉着牦牛合影,一时间快门声此起彼伏。同时,记者们还详细了解岗萨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的生产经营情况,得知当地群众在中心的统一安排管理下,通过为游客提供驮运服务,去年总收入达到997万元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
来到普兰县普兰镇科迦村,采访团目不转睛地观赏了身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飞天服饰的科迦群众带来的宣舞表演,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4名记者还主动穿上飞天服饰,与群众一起放声歌唱、热情起舞,其他记者则近距离地仔细观察服饰,并详细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还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将飞天服饰的独特魅力传递给全球观众。
阿拉伯频道记者亚赛(YASER ALI TAHER JAWAD)说:“看到阿里老百姓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关心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非常开心,衷心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无论是在札达县古格王国遗址,还是噶尔县康乐新居,抑或是日土县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和革吉县牦牛养殖场,每到一处,中外记者们都带着对阿里的好奇与向往,巨细无遗地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事关阿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往往会花费数个小时开展采访。
站在阿里著名旅游景点玛旁雍错湖畔,眺望着碧波荡漾的蔚蓝湖水,俄语频道记者郭伸宇深有感触地说道:“玛旁雍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生态保护作为亮点吸引游客,使旅游与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开发之路。”
作为来阿里之前连这个地名都没听说过的记者,在郭伸宇看来,阿里虽然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但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一点也不落后,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发展令人震惊,回去后,他将把玛旁雍错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报道,并且计划在俄语频道推广藏语,每天播出一句藏语。
英语新媒体频道记者李倩,目前已经播发了古格王国遗址管理者的新闻报道。她计划发表关于阿里的视频图文20余条,其中5条完整报道,包括冈仁波齐文化保护、岗萨村牦牛运输队、日土白绒山羊基地、噶尔康乐新居精准扶贫等。“我的报道重点是阿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两大方面,力争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阿里、认识阿里。”李倩说。
8月29日,阿里地委副书记张会明等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记者团举行见面会,各位记者就各自关心的教育、文化、扶贫等方面的问题同与会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西班牙语频道记者萨拉等6名记者还分别发言,分享了此次阿里之行的感受和体会。
中国国际电视台综合部制片人王逢治表示,此次采访团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国际电视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的要求,而不远千里来到阿里开展报道的,截至目前,已经通过五种语言,发布报道124篇。
“此次阿里之行,我们被阿里的美景震撼、被阿里灿烂的文化震撼,我们发现了一个与想象中不一样的阿里,被阿里各族干部的奉献精神感动,接下来,我们一定会更好地向世界讲好阿里的故事!”王逢治声情并茂地表示。
阿里虽然遥远,世界就在眼前。相信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多语种频道采访团的大力报道,阿里,一定会走进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眼中、耳中、口中,还有心中。
-
重庆暑运"收官之战":开启画笔下的动车之旅
“我想给动车嘴巴涂上蓝色,像海豚,好可爱。”“我要给动车的身子画上粉红的颜色,像我的裙子。”“我要......”。[详细] -
暑期接近尾声 西藏迎游客返程和学生开学客流高峰
随着青海湖自行车环湖赛开赛以及西藏自治区拉萨雪顿节等活动叠加影响,青海和西藏游客数量呈现“井喷”态势。[详细] -
桥梁承载梦想 铺就西藏立体交通网
从纵横西藏的一条条国道、省道,到西藏的首座立交桥、两桥一隧,都是天路人一锹一镐筑成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