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绿水青山显魅力 全域旅游展新颜

邹阳 发布时间:2018-12-25 09:28:00来源: 阿坝日报

编者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乘着新的历史车轮,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系列部署,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描绘了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宏伟蓝图。面对新时代,响应新号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谐,推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且让我们走进改革开放40年后的阿坝,聚焦全域旅游、民族团结、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看看如今这片热土上迸发出的勃勃生机,看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在40年后的今天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新时代阿坝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奔小康做出的不懈努力。即日起,本报开设“喜迎州两会召开”栏目,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的阿坝每一个季节都有专属的旅游亮点,春天的梨花、桃花,夏天的青青草原,秋天的满山红叶,冬天的冰雪世界……一切的美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此观赏优美风景、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

“每年到阿坝旅游的次数都在两次以上,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来自成都的杨先生告诉记者,阿坝的旅游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数据是有力佐证。今年1至11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02.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15亿元。

近年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升级完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特别是今年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以后,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下,按照新的发展规划,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断在深化景区改革、实施旅游项目、拓展客源市场、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开放水平、完善旅游功能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建设全域、全时、立体、多元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绿为底 大美生态游热度不减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正是贯彻这一发展理念,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把阿坝州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旅游之于阿坝是支柱,生态之于阿坝是根基。在新时代阿坝发展的蓝图中,旅游与生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炎炎夏日的周末,汶川县水磨古镇总是游人如织。2008年以前,水磨还是烟囱林立的工业重镇,如今,古韵绵绵、河水潺潺的水磨已成为了川渝地区的避暑胜地。走进水磨镇连山坡村,村党支部书记廖兵改造升级后的农家小院在此时虽然没有旺季时的火爆场面,却也显得清新雅静。廖兵曾在北京打工,后来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我们这里离中心城市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适宜避暑消夏。”廖兵告诉记者,现在许多顾客都是“回头客”,他们大多都是为了来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基本上村里开农家乐的都不愁客源。

从大山来到草原,良好的生态同样拉动着当地的旅游经济。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牧民石斗今年靠经营牧家乐获得了不菲的收入。石斗的牧家乐占地10亩,主要经营餐饮、娱乐、烤全羊、骑马、骑牛和独具特色的藏族古典艺术品鉴赏等,可同时接待500人。“今年的收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卖掉了牦牛的石斗从牧民变成了老板,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致富的典范。

“牧民转型发展,不仅解决了牧民生产经营致富的问题,同时草场上牲畜减少,草原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州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牧民减畜,美了草原,来了游客,旅游与生态的良性融合便在这里体现。

截至12月初,今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2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数据可见,单一的景区观光早已成为了过去式,一个个坐落在绿水青山之间的大美乡村现已成为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旅游发展中关键的一环。

文化铸魂 红色文化游引人入胜

“忙起来的时候,一整天都歇不下来。”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金县两河口镇、黑水县沙石多乡等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都呈现出火爆态势。1至11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旅游接待游客312.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15亿元。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方,红色文化在此代代相传,红色旅游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在红军长征经过的黑水县、红原县、小金县、马尔康市等地,时常可以看到扎绑腿带,腰系“武装带”,身穿红军服,头戴八角帽的“红军队伍”。他们有的是到此接受红色教育培训,有的是带着孩子体验红军生活。

今年秋天,黑水彩林开得最烂漫的时候,来自绵阳的杨浩然便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驱车来到黑水。“这次来黑水一是为了看彩林,再就是让两个孩子来亲眼看看红军走过的地方。”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年前因为参加培训来过黑水县的昌德村,感觉非常好。“两个小孩正好在课本上学到了关于红军长征的内容,就带他们来体验一下,这样才能接受到更好的红色文化教育。”

在昌德村,家家户户都讲着红军故事,就像家族传承一般从未断绝过,这也是最吸引游客的一点。2016年,昌德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借此东风,黑水县委、县政府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以红军长征翻越昌德雪山时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基础,提出建设“红色昌德”这一目标定位,力争将该村打造成为红军长征在阿坝州的红色教育基地。

“走过这么多地方,这里就像一片净土,你所能够感受到的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来自成都的游客张雪梅已经是第二次来昌德村了,她认为,在昌德可以看到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熬盐筹粮等战斗及生活场景,是体验红色文化很好的地方。

当前,卓克基官寨、两河口会议遗址、巴西会议遗址、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游客学习历史知识、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优势结合 节庆活动游亮点频出

溯岷江河而上,顺藏羌文化走廊而行。阿坝高原的浓郁藏羌民族文化让人目不暇接。

黄泥羌寨、石砌藏寨、艳丽藏羌服饰、精致羌绣、博巴森根、卡斯达温、羊皮鼓舞、神秘释比……一踏上阿坝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会被藏羌文化的神秘色彩和元素紧紧包围。

如何让游客感受到原生态的阿坝文化?如何让游客能第一时间知晓阿坝的特色旅游?举办节庆活动,大力推广宣传成为了答案。

从3月的金川梨花节,到12月理县冰雪节。一年的时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各类节庆活动不断,已成为拉动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截至12月初,今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举办各类节庆活动27场次,接待游客178.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1亿元。

在3月18日理县蒲溪乡举行的 “夬儒”节上,来自香港、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游客们用手机不停地抓拍,生怕错过其中的某个瞬间,忙着和当地的释比、老人、小孩合影留念。来自成都的王女士喜欢研究人类学和民俗学,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理县观看“夬儒”节了,“这里的人们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保留得很好,这些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很有价值。”

同是节庆活动,却以别样方式呈现。12月8日,“2018—2019中国·阿坝冰雪运动之旅暨理县嘉绒若木纽节”在鹧鸪山景区开幕,一场“文化+体育+旅游”的冬季盛宴如期上演。

“我和几个朋友专程来理县滑雪,没想到赶上了嘉绒若木纽节开幕式。这次滑雪之行还能体验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南充的游客陈怡乐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的探索,传统的文化节庆活动已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多元素、多体验的节庆活动应运而生。11月8日,在茂县中国古羌城举行的羌年庆祝活动上,极具羌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羌年”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来感受羌年的同时,还能看到羌族大量的非遗文化,这样的活动办得非常好。”从成都特地赶到茂县的李丹女士如是说道。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着眼当下,在全力推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阿坝各族干部群众步履坚定,未来可期。坚信,到2020年,乘着全域旅游发展“快车道”,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必将如期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