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铺就城市最美底色
人影动摇绿波里,青云离披锦作霞。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西藏拉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使拉萨正在成为“以绿为底、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天蓝水净”的立体高原生态花园城市,绿色正在围城,冬天的拉萨,少了苍凉,多了绿意。
冬至将至,寒意正浓。在最低气温降到零下5摄氏度的时候,拉萨北环路北侧的绿色围城项目现场却绿意不减,一棵棵雪松、樟子松在寒风中愈加苍劲。附近村民米玛告诉记者:“以前这个地方是荒山荒地,在拉萨城区周边山体造林工程启动后,现在的山体适宜的地区已经种植了树木,成活率也还不错,荒山终于不再荒。”
近年来,经过植树造林、修路种草、开湖造景,拉萨南山公园现在已初具规模,景色秀美,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拉萨河对岸的荒山。
滨河公园,绿树成荫,每天清晨,都有不少晨练爱好者来到这里,在绿意中开启温暖的一天。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绿色正在围城。这些都得益于拉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遵循《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拉萨市“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0年)》等多个规划,项目本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保护优先、修治结合,遵循规律、和谐发展,创新机制、整合统筹的原则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治山、治土、治水同步推进,实现了生态系统全方位协调。
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李明健告诉记者:“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拉萨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中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周边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生态修复工程,涉及供水工程、生态监测、水系治理、造林绿化、矿山修复等14项重点建设项目,把治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等问题有机结合,并贯彻全过程,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植被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在绿色围城项目不远的地方,北环路的南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候鸟翩翩起舞、嬉戏打闹,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流动画卷。
拉鲁湿地被称为“拉萨之肺”,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在调节拉萨气候、吸尘防沙、增加市内空气湿润程度等方面价值极高。拉鲁湿地保护三期工程的实施,降低了城区生活污水对流域的污染,通过拉鲁湿地核心区住户搬迁、渠道生态修复、湿地防渗工程、清淤工程、湿地博物馆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拉鲁湿地正逐步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功能多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拉鲁湿地自然环境独特,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无论是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研究还是带动旅游业,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优势。如今,拉鲁湿地内主要动、植物种群和生物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李明健介绍道,修复城区和拉鲁湿地水系生态系统,能净化拉鲁湿地水源、发挥水系的综合效益、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维护城市与历史水系之间的和谐共生。
记者手记: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样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如今,拉萨城区绿化面积突破252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平方米。正在被绿色“包围”,每个人都是欣喜的。同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同样能成为生产力,生态优势也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铺就绿的底色,才能勾勒最美的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拉萨东环线项目K0+396中桥左幅梁板架设完成
12月14日,西藏拉萨东环线项目K0+396中桥左幅梁板架设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完成全线桥梁梁板架设工作,桥梁铺装工作全面开始。[详细] -
阿里大雪 219国道马攸木拉段交通管制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西藏阿里地区遭遇大雪袭击,积雪平均深度15厘米,最高达40厘米,导致国道219线马攸木拉段和普兰县境内多条道路交通受阻,致使过往车辆人员滞留。[详细] -
西藏拉萨市区部分道路21日实行交通管制
12月16日,记者从西藏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为了给全市各族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12月21日,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对市区部分路段进行交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