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顺利举办2022“第三极”全国大学生夏令营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顺利举办2022年“第三极”全国大学生夏令营,结营仪式上营员们与授课专家代表等合影。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主办的2022年“第三极”全国大学生夏令营,7月20日至29日在西藏拉萨、林芝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藏东南站、纳木错站等地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藏大学、广州大学等10多所高校近20名大学生参加。
在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中,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不同专业方向的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分别以“湖泊与环境变化”“古生态与人类适应”“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碰撞隆升及影响”“三极观测与大数据”“新生代环境”“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为主题,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为大学生营员们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并针对性开展“招生宣讲和政策解答”。
夏令营期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还组织大学生营员们先后前往该所位于林芝的藏东南站、纳木错站进行现场野外考察,包括参观藏东南站观测场、藏东南森林系统考察,以及体验藏东南站周边扎西岗村风土人情;参观纳木错站、纳木错站观测场。同时,组织参观拉萨部实验室、青藏高原冰芯库,观看科普影片、科学纪录片,参加科教专题报告、科普教育专题报告和藏域星球天文教育实践专题活动,还及时组织营员交流。
在28日下午举行的结营仪式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向参加2022年“第三极”全国大学生夏令营的同学颁发证书,开展营员交流和联谊活动。多位营员代表发表感言说,感谢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提供参加“第三极”夏令营的机会,让他们可以真正意义走上高原进行观察和学习。这次走上高原,克服适应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实地感受学习、聆听多场学术报告并参观野外台站,为他们之后真正接触青藏高原研究打下基础,这次夏令营让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获得了突破。他们认为,“青藏高原研究所是个年轻有为的家园,无数个自然密码将会在这里破译”。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研究员出席2022年“第三极”全国大学生夏令营结营仪式,他与营员们交流时指出,希望同学们将“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理念贯穿于人生中的各个阶段,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努力补充自己的个人短板,发挥自己的长项,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陈院士还结合个人科研工作和野外科考经历,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挑战学术权威,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
陈发虎指出,青藏高原所于2003年成立以来,已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实验观测平台,凝聚了扎根高原研究高原的人才队伍,探索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模式,推动中国青藏事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他表示,非常欢迎同学们报考青藏高原所,研究所将为大家提供优良的科研学习平台,相信各位同学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003年成立,实行北京部、拉萨部和昆明部的“一所三部”运行模式,还在加德满都、伊朗、挪威建有海外科学中心。20年来,该所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推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事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融合形成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和三极观测与大数据4个研究中心,下设10大研究团队;建有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已在青藏高原上部署纳木错、珠峰、那曲、藏东南、阿里、慕士塔格、墨脱、昌都、玉树、阿尼玛卿等10个野外观测台站(中心);强化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正牵头推进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专项、中科院“丝路环境”A类先导专项和国家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并积极推进“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和碳中和示范基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纳木措迎来客流高峰
近日,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升温,纳木措也迎来了客流高峰,记者从纳木措景区管理处了解到,目前,该景区每天接待游客量达4000余人。[详细] -
琼结:木惹山下声飞扬“悦耳之音”飘云端
“扎念”俗称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扎念”为藏语译音,“扎”意为“音”,“念”意为“悦耳”,扎念意译为“悦耳之音”。[详细] -
西藏将发放1000万元本地游惠民消费券
第三期“爽游西藏清凉一夏”本地游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8月1日启动,共分批发放1000万元优惠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