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藏迎客来
游客身着藏装在八廓街拍照留影。
巍峨屹立的珠穆朗玛峰 。
游客在纳木错湖畔拍照留影。
游客在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拍照留影。
游客在鲁朗景区骑马游玩。
游客在林芝拍照留影。
游客在米林市派镇乘坐热气球俯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那曲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
5月25日晚,一辆满载486名黑龙江游客的专列从哈尔滨东站发车,向西藏方向驶来。到达拉萨站后,旅客们换乘旅游大巴,饱览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的高原风景和人文风情。6月2日18时许,日喀则举行“龙藏号”专列旅游团欢迎仪式,各族群众载歌载舞,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
“龙藏号”旅游专列项目,是黑龙江对口援藏干部集中众智,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探索实践的创新举措,为龙藏两地文化旅游发展共融共通、互惠互利开启了新征程。
无独有偶。5月28日13时许,北京援藏重点支持项目——2023年首趟“心连心·京藏号”旅游列车载着400多名游客从北京西站出发,进入青藏高原后,途经西宁、拉萨、山南、林芝等地,游客沿途可参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巴松错、鲁朗林海,还有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等16个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
借助援藏平台,“京藏号”“龙藏号”旅游专列纷纷驶上高原,是西藏近年来推进旅游兴藏富民的一个鲜明缩影。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美誉,是无数人的心之所向,是国内外游客魂牵梦绕的地方。雪域高原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嘉宾——
在这里,有冈仁波齐神山、羊卓雍错圣湖、廓琼岗日冰川……这里富集着数千万乃至数亿年的原始生态之美。
在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桑耶寺、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神秘莫测的象雄王国遗址……这里积淀着上千乃至数千年的历史人文之美。
在这里,有林芝工布公园经久不息的锅庄舞、阿里狮泉河两岸休闲散步的市民、山南昌珠广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喧嚣……这里汇聚着高原360多万各族群众的鲜活生活之美。
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藏”字头的旅游专列,从祖国的各个方向开往拉萨、开往日喀则、开往林芝,让越来越多中外游客尽享高原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把西藏工作放到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当中进行谋划推进。十年来,西藏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105公里;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飞驰高原;拉那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行;贡嘎机场T3航站楼投入运营,民航航线突破150条……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让“世界屋脊”不再遥远,为旅游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西藏旅游业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8亿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2.51亿元。这充分说明,全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先导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越来越强,在统筹配置与系统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高标准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是推动全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西藏旅游行业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采取系列措施提升旅游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方面尤为突出。
时值六月,位于拉萨市堆龙河河谷的“万亩花海”景区,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万亩花海”景区所在的乃琼街道波玛村,原是一片以农耕放牧为主的僻静小山村。几年前,村里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提升改造,发展藏家民俗、民宿旅游产业。
很快,象雄美朵文化旅游4A景区落成,村民就近到“德吉藏家”民宿做服务员,或者加入舞蹈队为游客表演锅庄,或者到旅游接待中心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并参与旅游产业分红,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随着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全区完成“十三五”规划重点村农(牧)家乐“三改一整”工程713户,打造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278个;6个乡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乡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拉萨乡村休闲之旅”等3条线路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柳梧新区达东村、巴宜区扎西岗村、米林市索松村、札达县扎不让村等已成为区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点,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吃上了“旅游饭”。
当前,搭乘第五届藏博会的东风,全区旅游行业系统正按照“特色、高端、精品”发展路径,瞄准“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奋力谱写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