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8.4%,西藏的半年之约

发布时间:2023-08-07 09:10:00来源: 西藏日报

  发展,是“国之大者”,是富民兴藏第一要务。

  今年上半年,西藏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60亿元,同比增长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3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44亿元,同比增长2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3位;农牧业生产稳定、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加快复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向好、符合预期。

  西藏经济增长势头为何如此迅猛?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又有哪些新进展?连日来,记者跟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组,先后深入造林绿化一线、市场经营主体和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开展实地调研。

  一路考察、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感悟,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着眼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一幅幅“大干快上、全力冲刺”的鲜活画卷在雪域高原徐徐铺开……

  科技护航苗木,荒山变身“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拉萨南北山绿化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更是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

  七月盛夏,拉萨雨量渐增。放眼望去,“夏木阴阳正可人”,南北两山造林区满披青绿、郁郁葱葱,尽显勃勃生机,与周边“光秃秃”的裸岩形成鲜明对比。

  位于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1号新造林片区,由油松、山杏、祁连圆柏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新叶吐翠、已成规模。管护人员忙前忙后,有的在修剪枝丫,有的在对坑浇灌,有的在播撒肥料……复绿增绿工作有条不紊。

  “苗木都有哪些品种?”“树种栽植按照什么标准?”“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进展如何?”“后期管护方案怎么优化?”……一进片区,调研组直奔造林绿化主题,专业问题如连珠炮般一个接一个,片区管护人员不紧不慢,一一回复,对答如流。

  在林木间穿行,调研组看到,此处海拔区间在3700至4200米,并不具备树木生长优势,可目之所及,苗木长势喜人,这究竟是何原因?

  管护人员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便带领大家来到几公里外的2022年造林点:邦堆村7号片区。

  “咦,这是什么?”调研组走进邦堆村7号片区,发现这里与新造林有些许不同:每棵树苗根部,都覆盖着一个银灰色矩形塑料盖。

  “大家看,这棵油松原本快要枯死了,但现在已长出新芽,很快就能拔节长高了。”片区监理赵友熟练地挑起油松的一束新叶,说,“这就说明‘集水托盘’在发挥作用啦!”

  “集水托盘?它有什么功用?”记者拿起一个集水托盘,好奇地反复打量,除了感觉很轻、托盘上有特制纹路,看不出其他特别之处。

  据技术员齐朋飞介绍,集水托盘,是一项名为“高寒干旱荒漠区节水灌溉植树应用技术”科技成果的装置之一,具有节水、平衡昼夜温差和增强光合作用等功能。托盘在整体造型上,呈中间低、四周高的中空结构样式;中间有个圆形收水透气孔,将树苗根部围起,并根据苗木地径大小设计不同规格托盘;其中,托盘上一道道由四周向中间倾斜的凹槽,负责把水分精准输送到根部。(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就拿节水来说吧。白天,苗木根部土壤水分蒸发,不会跑到空气中,而是被截留附着于托盘内壁;到了夜间,水汽凝结后,就会顺着凹槽流向根部。”齐朋飞介绍说,“这样原本蒸发掉的水,就转化成了‘灌溉水’,起到保水效果。”

  去年6月,受干旱和供水不足影响,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引进这一装置,减少了苗木死亡风险。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现场负责人杨成作了个对比,“未安装集水托盘时,半个月之内就得浇一次水;安装以后,一、两个月浇一次水都不成问题,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也节约了管护成本。”

  科技护航苗木,荒山变身“青山”!真想不到,这块毫不起眼的“塑料盖”,竟能在不过度消耗水资源的情况下,高质量实现造林绿化目标。截至目前,通过补植补造和科学管理,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的造林片区成活率高达90%以上。

  放眼整个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苗木选种、栽植补造、后期管护,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套设施方面,绿化管网直达山顶,灌溉管线四通八达,高、低位水箱全面覆盖,科学种树、合理育苗已成为共识,“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宏伟愿景愈加近切。

  “藏”字号产业,走俏国内外市场

  7月13日,迎着拉萨夏日的和风细雨,调研组一行来到一家名为“帮锦镁朵”的藏毯店。一进门,墙上几幅做工精致的挂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尤其是位于楼梯口那件藏族妇女手工制作的挂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这几幅挂毯,都是今年推出的新品,原料纯天然、制作纯手工,很受欢迎。”年轻的店长次仁曲珍介绍说。

  这家位于城关区林廓东路南段的藏毯店,是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在拉萨开设的第6家店,店里打造了一个3层楼空间的藏毯艺术展厅,产品走高品质、精品化文创产品路线,主要面向区内外旅游市场。因此在图案设计上,既有如吉祥八宝、十相自在、天尊度母等藏式风格,也有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藏汉结合的式样。

  “卡垫在区内卖得很好,仅拉萨就占7成左右份额。游客很喜欢这种挂毯,订单量也不少。”销售员次仁罗布心直口快,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店里的业绩。

  藏毯,以其传承3000多年的历史、独具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美名远播世界。那么,与国内外和区内其他藏毯品牌相比,“帮锦镁朵”何以能独领风骚?它有哪些核心优势?

  百闻不如一见。参观了展厅,也听完了讲解,调研组决定一探藏毯制作究竟,便驱车来到位于30公里外的曲水县聂当乡工业园“帮锦镁朵”厂房。这座占地300多亩的藏毯加工厂房,主要由一个洗毛车间、一个藏毯车间、两个藏毯展厅和3个羊毛仓库组成。

  藏毯车间内,十几名工人忙碌着,各色羊毛线在他们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型,编织成卡垫、挂毯、藏被、廊毯等。有着十多年制毯经验的印度籍技工SAROJ,专门负责“修面”工序。“修面”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只见他手持一把特制剪刀,神情专注地顺着纹路修剪着,力求让藏毯上的图案呈现出立体感。

  “帮锦镁朵”是日喀则商人次旦于2004年创办的藏毯品牌,公司生产的藏毯选材极为考究,以阿里、那曲等地出产的“藏系绵羊毛”为主要原料,染料萃取自朱砂、雌黄和蕨麻、蓝靛等,具有纯天然、无化学添加等特点。

  “工艺比较繁琐。”厂房管理人员边巴次仁接过了话题,“我们以尼泊尔制毯技艺为主,广泛吸收中亚、印度和西藏本土工艺之所长,并充分考察国内外市场前景,因而产品在国内、国际上都很‘吃得开’。”

  根据介绍,调研组现场做了一个估算,一件长190厘米、宽90厘米的挂毯,从毛线染色、编织剪裁、清洗固色、晾晒风干,一般需要2个多月时间;如果在质检环节发现细微瑕疵,后期补救还需不少时日。

  千丝万缕串线,百线纵横成毯,制成一张藏毯,竟如此费工费时!难怪这家“藏”字号民族手工业企业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且长盛不衰。

  近年来,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高原烹饪器具、天然饮用水、皮革毛纺、中藏药等为代表的轻工业迎来新的机遇期,大踏步向文化旅游产业迈进。

  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适时推出贴合旅游市场的“小而精”文创产品。公司总经理次旦拿起几个杯垫向调研组展示,“像这种杯垫,有从10厘米到一尺等不同规格,图案设计也有好几种,物美价廉、便于携带,深受游客青睐,销量一直不错!”

  据了解,公司主营藏毯、哈达和羊毛的加工与销售,仅藏毯一项的年产值就在2000多万元。目前公司以订单生产方式广接区外订单,以门店展销方式面向区内顾客;同时,公司还聘用本地制毯手艺人带动就业,在近百名员工中,90%以上来自本地,织毯工次吉就是其中之一。

  调研组来访时,次吉正在编织一件挂毯。一根长铁棍将一股羊毛线串起,双手拉着线绕着铁棍上下翻动、打结,动作十分娴熟。不一会儿,毯基上就覆盖了一片彩色绒面。

  家住林周县的次吉,14岁就跟着师傅学织藏毯,曾在拉萨一家毛毯厂工作。2004年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成立,她就入职了,是真正的“老员工”。

  “保底工资4500元,有绩效,还包吃包住,特别好!”谈到这份干了快20年的工作,次吉开心地说。

  绿色清洁能源,普惠西藏各族群众

  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因哲古草原而闻名。而今,它也是绿色清洁能源——风电的重要输出基地。

  7月19日,调研组从拉萨出发,驱车近4个小时,来到海拔5100米的措美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点,了解清洁能源建设情况。

  “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开展一期风电项目巡检,加紧推进二期风电项目建设。”三峡西藏山南措美风电建设项目部常务副经理王洋开门见山地说。作为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风电场,措美哲古风电一期项目总装机22兆瓦,自2021年12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发电量已近1.4亿千瓦时,是藏中电网重要供电源。

  资料显示,哲古风电一期项目是西藏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也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填补了超高海拔地区风电开发行业空白。

  “正是有了科研力量的支撑,我们的风机机组才具有高海拔适应性、防紫外线、防雷、耐低温、抗覆冰等技术特点,能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王洋说。

  “海拔如此高、风力如此大,巡检怎么开展?”

  面对调研组的疑问,措美哲古一期风电场升压站站长魏新星介绍,常规巡检有3大块:风机、升压站、集电线路,“但各有各的麻烦,风机、集电线路在户外,这里天气变幻莫测,给高空作业带来不小挑战;升压站内大小设备众多,且巡检周期不一,考验的是耐性,丝毫不能马虎。”

  为确保风电场运行万无一失,负责远程监控的中控室,24小时有人值守;3大类检修点,两个巡检小组轮流值班;鸟类活动、雷电等都可能对户外设备造成影响,临时加检更是常态……

  调研组在二期项目工地看到,30余座集电线路铁塔已组立完毕,身穿安全装备的几名工人,攀爬到15米高的铁塔上安装绝缘子;更远处,则是散落在草原上、等待组装的巨型风机机筒和叶片。

  午后的高原,风越来越急。对于在高海拔、低温高寒环境下,风电机组如何组装、施工人员要克服哪些困难,调研组倍加关注。

  “施工环节非常严格。”措美哲古二期风电项目安全专监曹申川以风机安装举例说明,“安装一台风机,从平台基础开挖、选址挖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到基础养护、试块抗压检测,再到风机吊装,最快也要50天。“如遇极端天气,必须停工等待。”

  眼下,措美哲古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所有土建已完工,两种型号共计15台风机已吊装7台,进度接近总工程量的70%,有望在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措美哲古风电项目建设,只是西藏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一个鲜活例证。近年来,西藏加大以水、风、光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94.3亿元,其中风电项目完成投资4.3亿;39家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为52.81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9%。中国华电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拉萨尼木牧光互补储能光伏发电、那曲市色尼区欧玛亭嘎风电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据王洋透露,措美哲古二期机组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57亿千瓦时,每年可代替标准煤4.75万吨,“所发绿电将直供西藏地区,有效改善当地能源结构的同时,还将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为助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工地两旁,“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的标语,正是对这座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发展水平的最好注脚。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看到,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火热场景;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实际行动。我们深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继续在雪域高原千山万水间得到充分贯彻落实,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将不断向前迈进。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