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拉萨:只此青绿画“两山”

发布时间: 2024-06-06 10:04:00 来源: 新华社

  “山绿了!”

  问起拉萨老百姓对环境的变化,一句“山绿了”表达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拉萨地处狭长的河谷地带,拉萨河穿城而过,两岸是连绵不断的南山和北山。在布达拉宫的正南方,绿色的南山与市区隔水相望,错落有致的高矮灌木郁郁葱葱,绿茵道上市民游客漫步其间,共享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之美。


拉萨南山公园一景。新华社记者姜帆 摄

  难以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岩石裸露的荒山。“缺林少绿、荒山秃岭,每天看着光秃秃的山,心情都不好了。”拉萨市民曲珍回忆说。

  为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12年,拉萨市启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通过植树播绿,5年间昔日荒山建成了拉萨南山公园。2021年开始,西藏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计划用10年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将拉萨打造成为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的生态宜居高原城市。


拉萨南山公园工人们利用骡子运送树苗(2022年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西嘎山原本是一座荒山,连牛羊都不愿光顾。经过当地居民10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如今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荒山披绿,生意盎然。

  西嘎山山势陡峭,人工运输需花费很长时间。为此,当地居民架设了索道。记者在种树现场看到,索道将捆绑好的槐树、侧柏、油松等大树苗及装在圆桶里的小树苗运往山上,最大限度保护苗种。

  东嘎社区居民多吉说,架设索道后,几分钟就可以运树苗上山,大大提高了效率,从现在到8月底,他们每天都会向山上运送树苗进行栽种。

  “最开始光是人爬到山顶就需要8个小时,后来用骡马运输,来回也得几小时,现在有了索道,运送20棵树苗只需要10多分钟,省时又省力。”东嘎社区二组组长仁增说,从刚开始的肩背手提带树苗上荒山,到现在种下了2000多亩树,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觉得十分有意义。


鸟瞰西嘎山绿化一角(6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洛卓嘉措 摄

  西嘎山是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西藏首个河谷地区规模化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代表性工程,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也让群众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宜居生活。

  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尚德介绍,拉萨南北山造林成活率高离不开科技创新。在植被选择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深入分析,科研团队筛选出适合在拉萨南北山生长的树种和草种,还通过安装智能节水灌溉设备,有效避免了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

  种下的是花草树木,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居民生活质量。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共完成营造林39.14万亩,造林整体成活率达85%以上,完成投资超30亿元,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销售苗木等增收超16亿元,撬动约2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

  工程的绿意还延伸至拉萨贡嘎机场周边的山体,山南市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站检疫员次仁罗布在造林现场进行苗木复检工作,复检结果显示这批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2%。“这里是走出贡嘎机场的第一站,旅客们可以直接看到我们种下的绿色,很有意义。”次仁罗布说。

  拉萨的6月,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南山脚下,拉萨河畔,数顶藏式帐篷与河对岸的布达拉宫遥遥相对。喝着酥油茶、吃着土豆炖牛肉,拉萨市民贡觉旦增正与家人坐在树荫下的藏毯上过“林卡”(春游),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着山上的绿意,贡觉旦增说:“变化太大了,保护生态环境真是太重要了!”(记者田金文、杨帆、刘洲鹏)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