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火锅市场: 节日里的消费热潮与热闹景象
2025年春节假期,“暖经济”持续升温,叠加春节的火热氛围,拉萨餐饮市场迎来又一波消费高峰,餐饮业的“假期效应”愈发显著,热闹非凡的景象成为春节假期的一大看点。其中,火锅市场更是迎来了最为忙碌、热闹的时段。节日的喜庆氛围与火锅的腾腾热气相互交融,人们围坐在火锅旁,共享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
节日期间,记者漫步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各式火锅店的招牌在寒风中格外醒目,仿佛在热情地招呼市民进店品尝。走进店内,热气腾腾的场景瞬间让人感受到春节的热闹与喧嚣。大家围炉而坐,一边享受着火锅带来的美味与温暖,一边谈笑风生,共度欢乐佳节。火锅这一传统美食,在拉萨的冬日里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放假以来,拉萨市“火锅”相关搜索热度持续攀升,“火锅团购”“小火锅自助”“旋转火锅”等均跻身热门搜索词行列,搜索量同比增长198%。部分热门店铺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需提前数天预订才能确保有座。火锅店内,食材种类丰富多样,鲜嫩的牛羊肉、琳琅满目的海鲜、各式各样的蔬菜以及精致的豆制品等应有尽有。市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自由搭配,尽情享受火锅带来的舌尖盛宴。同时,为吸引更多消费者,火锅店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和特色菜品。不少火锅品牌还在提供堂食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外送、助餐等更具“仪式感”的定制化服务。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节日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火锅市场的升温。
市民普布仓决趁着假期回家,想好好招待亲朋好友,思来想去,火锅店成了她的首选。普布仓决打听了多家人气火爆的火锅店铺后得知,不少店铺在春节期间都推出了新春活动和新菜品。于是,她预订了一间包厢,和亲朋们一同享用火锅。她笑着说:“春节期间,我连续参加了3场‘火锅局’。我觉得火锅可不只是满足味蕾,更是亲朋好友之间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的好方式。”
年轻消费群体:火锅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在新消费时代,90后、00后与1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独特的消费观念和需求深刻影响着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走向。春节期间,火锅凭借独特的制作方式、丰富的食材选择和热闹的就餐氛围,成为朋友聚会的热门之选。其能够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新颖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追求,因而备受青睐。
拉萨多家火锅店的门店经理表示,假期里火锅生意呈现出年轻化、小家庭化的特点。火锅热闹的氛围、丰富的菜品以及较强的互动性,正好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据记者初步统计,每家火锅店提供40至50多款产品,除了常见的牛羊肉、绿叶蔬菜,还有啤酒、甜品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许多网络红人也涉足火锅行业,推出各类特色菜品供食客选择。2月3日,市民玉珍拉姆告诉记者:“我们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网红火锅店,我和朋友专门去打卡。这家店的锅底味道很棒,特色菜品也很多,尤其是他们家的炒饭特别好吃。而且,店里墙面上写着‘重要的人不多,都坐在这桌’,我觉得这家店不仅注重菜品质量,还很重视顾客的就餐体验和情感需求。”
埃玛火锅店是一家新开的川渝口味店,负责人埃玛介绍道:“我们店目前还在试营业阶段,但每天的翻桌率很可观。我们非常重视顾客的评价,为了给顾客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店里会控制上座率,还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店内实时动态,避免顾客跑空。”
拉萨火锅经济:消费动因与文化内涵兼具
由于消费者过节用餐需求旺盛,拉萨市区八成以上火锅店在春节假期期间正常营业,让更多顾客能够吃上“火锅团年饭”。从除夕到大年初六,每晚的订单量逐步增长。
记者了解到,拉萨火锅市场的升温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消费动因和文化内涵。根据携程平台数据,拉萨亮相春晚分会场后,拉萨市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同期增长超100%。春节假期前两日,拉萨线上接待人次位居西藏第一,占比近七成。春节期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45亿元,同比增长13.68%。初到拉萨的游客喜欢在各个平台搜索西藏美食,藏式火锅成为游客体验西藏美食的首选。
另外,美团数据显示,拉萨市火锅团购订单量位居西藏首位。在口味选择上,除了川渝火锅,藏式古火锅双人餐、藏式牦牛肉火锅、藏式铜锅小火锅等西藏特色菜品也颇受游客喜爱,团购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50%。为吸引顾客,不少商家春节期间提前在美团平台推出适合聚餐的高性价比套餐,通过团购把握市民和游客需求的火锅店数量同比增长59%。
今年春节,来自山东的魏先生带着家人来到拉萨过年。他说:“我们1月29日到的拉萨,年夜饭就选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式牦牛肉火锅。藏式火锅店的装修很有特色,菜品味道也相当不错。”
除此之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拉萨市民越来越注重节日氛围的营造和餐饮品质的提升。火锅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餐饮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成为春节期间庆祝节日、欢聚一堂的重要载体。人们在品尝火锅的过程中,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感受家庭的温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