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昌都市八宿县索那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发布时间: 2025-02-25 08:58:00 来源: 西藏日报

  昌都市八宿县益青乡索那村“两委”所在地,国道214穿村而过,一头连接昌都市,一头连接邦达机场和邦达镇,同时在这里又分出前往洛隆县、边坝县的岔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三岔路口”由此得名。

  索那村独特的交通优势将县与县、村与村紧密连接,激活了发展潜力,更打通了产业融合。一时之间,各路施工队、承包商络绎不绝,给这里带来了繁荣,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们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加大群众就业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路衍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如今,‘三岔路口’及周边村落群众的思想观念积极转变,现金收入得到了增加,邦达草原腾飞起来了。”益青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拥青措姆: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

  8月的“三岔路口”,车辆奔流不息,公路两侧原本是村民修建的藏式楼房,而今经营起了餐馆、果蔬店、小超市、宾馆、客栈等。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加油站,成为往来车辆的“补给站”。

  在加油站里,记者见到工作人员拥青措姆正熟练地给车辆加油。20岁出头的拥青措姆是本地人,脸颊被晒出高原红。

  “能在家门口就业,我很开心。近几年,这里的企业多了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拥青措姆告诉记者,希望以后和家人能够参与集体经济,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地驻村干部表示,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索那村、益青乡和八宿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能依托草原发展文旅产业,还能促进与祖国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

  记者从八宿县了解到,仅2023年,由198辆渣土车组成的益青乡农牧民运输队参与邦达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砂石建材运输,收入就达6000万元。近年来,八宿县围绕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项目,针对性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进一步提高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能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索朗泽旺:盘活房屋资源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往来的施工队伍带动了索那村许多行业发展,最直接的就是租赁经济的兴起。

  走进索那村村民索朗泽旺家里,就能看到客厅摆放着桃子、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和奶渣、卡赛等食物。索朗泽旺的妻子央金卓玛说:“我们八宿的很多村落位于河谷地带,自产的水果很多,牧民也有吃水果的习惯。随着工程建设和人员增多,很多水果贩子在‘三岔路口’贩卖起了水果,种类十分丰富。”

  聊起近年来的收入,夫妻二人打开了话匣子:“起初,我们很多村民都参与了工程建设,挣到不少务工费。随着大量建设者的涌入,我们自家一楼也出租给了来自成都的张老板,月租金是3000元,到现在已经出租三四年了。”

  索朗泽旺家的房子近300平方米,是2008年修建的,下一步,他还想盘活房屋资源,把客厅充分利用起来,建成简易客栈,打造特色民宿,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

  索那村群众通过与各项工程建设施工人员、外来商贩、游客等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索朗泽旺说:“我去过很多地方,最爱吃火锅,我老婆最爱吃麻婆豆腐和水煮肉片,以后我想学习川菜的做法。”

  朗卡玉珍:把小卖部变为惠民服务综合体

  现年56岁的朗卡玉珍与妹妹索朗曲西住在一起,共同经营一家小卖部,她们把多余的房子以每年4万元的价格租了出去。

  朗卡玉珍说:“小卖部划分有卷烟陈列区、生鲜陈列区、酒水陈列区等,便于顾客快速找到所需商品,这里环境整洁,商品种类丰富,乡亲们都乐意到我们店里购物。”

  姐妹俩还有几头牦牛,因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放牧,便委托给了侄子帮忙。朗卡玉珍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出去放牧,但闲暇的时候,我们会去草原上捡蘑菇,行情好的时候,黄蘑菇能卖到几十元乃至上百元一斤,便宜的时候也能卖个十几元。”

  朗卡玉珍说,“希望有更多人来‘三岔路口’工作和创业,我们也想与快递公司尽快对接,增设快递收发业务,设置业务代办点,把商店打造成便利消费、快捷服务的惠民服务综合体。”朗卡玉珍告诉记者。

  产业因路而兴,村庄因路而美。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公路,沟通了广袤城乡,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我们相信,生活在“三岔路口”的益青人正在谱写一曲主动融入、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