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访阿坝州理县藏寨:户户开起藏家乐 家家有钱去旅游
中国西藏网讯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的理县,是一个以藏族、羌族、汉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地,其中藏族、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52%和33%。全县地质结构属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10年过去了,那里的藏族同胞如今过得怎么样?5月8日,随着“奋进•巨变•展望”探访汶川地震1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的推进,中国西藏网记者走进理县探访那里的群众,见证奋进与巨变,弘扬灾后重建正能量。
理县甘堡藏寨是一个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村民们大多在田间劳作,因此躲过一劫,但寨子里1800间木造房屋全部倒塌,千年古藏寨瞬间变为平地。2009年3月,在湖南省对口援建下,甘堡藏寨灾后重建全面开工,2011年,村民们从过渡房搬进了可以抗7级以上地震的新家,千年古藏寨全面恢复原貌。新房有了,可怎样才能实现脱贫致富呢?原甘堡乡甘堡村党支部书记、藏族大叔赵平拉,动起了乡村旅游的脑筋。甘堡藏寨依山傍河,山间蜿蜒着茶马古道,一条河从山顶流经整个村寨,地震前寨子未经开发,重建后房子安全了,路也通了,做旅游再合适不过了。
图为甘堡藏寨入口
图为风景优美的甘堡藏寨
赵平拉大胆探索,率先把自家房屋改建成拥有标间、单间的藏式民宿,搞起了游客接待。“其他村民本来不敢做,看到做民宿收入不错后,也开始跟着做。现在村子里户户搞旅游、家家搞接待。”赵平拉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起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故事。除了民宿,能歌善舞的村民们还排演了嘉绒藏族原生态歌舞“蒲巴森根”等表演,以特色藏族文化吸引游客。“现在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很少,平时只要把地管好,游客来了接待客人就行。做旅游,我家年收入10万左右,还有的人家能达到20万。家里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了,这些收入够我们老两口用了。”据悉,2017年,甘堡藏寨全年游客过境量累计达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震前的2360元,增长到2017年的1.2万元,是震前的5倍。赵平拉真诚地说:“现在我们吃喝不愁,有了余钱还能出去旅游。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真的感谢党,感谢湖南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
图为赵平拉家的藏式民宿客厅
图为表演嘉绒藏族原生态歌舞“蒲巴森根”的村民
灾后10年,甘堡藏寨充分利用重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集民风民俗体验、特色景点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让千年古藏寨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李巧娟)
-
【十年】回访震中映秀群众:不能永远充当“守墓人” 要努力向前看
中国西藏网记者走进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地映秀镇,探访那里的群众,见证奋进与巨变,弘扬灾后重建正能量。[详细] -
【十年】一针一线绣出致富路:乡村振兴让民族文化焕发生机
“从赏梅花,一直到现在的采茶, 然后再过几天我们的漂流还有避暑,从6月1日到9月1日的订单都是满满的,每天都有500个客人。”[详细] -
【十年】回访汉旺镇受灾群众: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感谢共产党
5月5日,中国西藏网记者走进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汉旺镇,探访那里的奋进与巨变,弘扬灾后重建正能量。[详细] -
【十年】奋进中传递大爱 弘扬灾区重建正能量
5月12日将至,转眼间汶川地震已过去10年,10年来灾区恢复重建得怎么样?那里的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