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必由之路》(一)“历史之约”
【序】
【解说词】
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奔流不息。
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
今天,复兴路上,中国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带给中国人民无限福祉,也影响着国际格局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2018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传达出坚定不移的改革宣言。
【字幕】2017年12月31日 北京 2018年新年讲话
【同期】习近平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解说词】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体现着必然。
1818年,200年前,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
1848年,170年前,《共产党宣言》问世。
2018年,中国共产党人用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实践,向马克思致敬。
【字幕】2018年5月4日 北京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同期】习近平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解说词】
主义与实践交相辉映。
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之约。
这是一条伟大道路的艰辛探索。
沧海横流,曲折壮阔,中华民族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红旗猎猎,号角长鸣,踏开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推出片名:第一集 历史之约】
【解说词】
伶仃洋,南海进入珠江的咽喉要道,港珠澳大桥气如长虹,将香港、澳门,与祖国更紧密相连。
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当代中国国家实力的一段投影。
今天,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多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今天,中国平均每三秒钟,就有一个人跨过贫困线;
今天,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民生保障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伶仃洋,当今一桥飞架的这片海,100多年前,迎来的是英吉利国的坚船利炮。
1840年的中国,腐朽衰败。帝国残阳下,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而曾是大清皇帝眼中的 “番邦小国”英国,却借助工业革命的浪潮,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
日不落帝国和大清王朝相遇时,大清国不堪一击。
鸦片战争持续两年,止于《南京条约》。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自此开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1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侵占,中国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猎物。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海鹏
《辛丑条约》的签订,应该说是中国受到打击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衰弱到顶点的这个时期。这次规定的赔款是4亿5千万两白银。他是警告你4亿5千万人都要对这个事件负责,每个人都要赔款。在北京到秦皇岛,沿路有12处地方规定要有外国驻军。这是对这个国家主权的最大侵犯。所以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从《南京条约》以来所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正式形成了。
【解说词】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这句诗,字字血泪,字字彷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国家虽大,瓜分豆剖。民族危亡,中华沦落,无数仁人志士发出共同的天问:
中国向何处去?
曙光从何处来?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一次次跃起,一次次坠落。即便是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也不过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一个多世纪后,回望这段艰辛的探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揭示出现实演进中蕴含的深刻历史逻辑。
【字幕】2018年5月4日 北京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同期】习近平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解说词】
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的南湖,一叶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崭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最伟大革命的序幕。
【解说词】
2017年10月的最后一天,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出京活动,来到上海“一大”会址,来到嘉兴南湖。
【字幕】2017年10月31日 浙江嘉兴 南湖革命纪念馆
【同期】习近平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的红船,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
【解说词】
万里长征,前赴后继,革命征途,艰辛坎坷。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31万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共产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六万人,锐减到一万多人。
共产党人丢掉幻想,拿起武器,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1927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先后失败。到1928年底,一百多次武装起义,绝大多数被反动派扑灭。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学习苏俄,试图复制十月革命的道路。他们当初以为打下几个大城市,振臂一呼,革命就会成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这样的道路,最终走入死胡同。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 王均伟
促使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特别是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他们就开始思考,我们怎么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路来?照抄照搬不行,成不了。那我们就得走别样的路了。
【解说词】
秋天的井冈山,层峦叠翠,高路入云端。
1927年,崇山峻岭中走来了年轻的毛委员;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上,蹚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上山闹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艰难的转身,令无数人怀疑、动摇,有人离开,甚至叛变。
八角楼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上,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并不断扩大规模。
【解说词】
这是一份闪耀着思想光辉的历史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冬天,当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国革命的前途究竟在何方时,刚刚开完古田会议的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写下了这篇著作,以非凡的远见,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胜利的前景: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同期】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罗平汉
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我们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所以他是在一系列实践当中结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中国具体实践,探索出这么一条道路来。
【解说词】
在井冈山,红军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能够走出这一步,源自毛泽东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它来自脚踏实地的调查。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法宝之一,是调查研究。
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0年5月,《寻乌调查》。
调查研究,让毛泽东最懂中国农民,最懂土地问题,所以能够提出与众不同而又贴合实际的革命路线。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它出自毛泽东著作《调查工作》,后来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这三个基本点,在这篇文章中初步形成。
重重黑暗中,思想的曙光,照亮革命道路。
【解说词】
从井冈山出发,一路披荆斩棘,走过瑞金,走过遵义,爬雪山过草地,来到延安。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一边战斗,一边思考,井冈山时期的思想轮廓,在这一时期丰满起来。
【同期】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 教授 韩庆祥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有充分的时间和便利的条件能坐下来,比较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也能坐下来对过去以前走过的路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三个基本从理论上代表党走向成熟。
【解说词】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一部部光辉著作,一座座思想丰碑。
1942年早春,延河水渐渐解冻,一场思想上的“解冻”运动拉开帷幕。
在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之前,通过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
正确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凝聚全民族力量坚决抗战,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也正是在延安,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军事封锁,一场生产自救运动在这里展开。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人人都会纺线织布,种田种菜。
靠着“一把锄头、一支枪”,八路军三五九旅用生命和鲜血,把荒山野岭,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让延安与众不同。
美国记者斯诺说:红星照耀中国。
文学家鲁迅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华侨领袖陈嘉庚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地处中国西北角,却代表光明和进步,代表先进的力量,让全中国看到了另一种前途。
人心向背,决定了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摧枯拉朽之势,以少胜多,夺取了全面彻底的胜利。
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 千千万万革命者慷慨赴难,英勇牺牲,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掌声,持续了五分多钟。
【同期】毛泽东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解说词】
十天后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同期】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说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山河破碎的国土上,饱经苦难的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解说词】
然而,建设一个新国家,道阻且长。
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在站起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穷二白,满目疮痍。
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
国产汽车为零,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百业凋零,百废待兴。
【解说词】
今天,行驶在成渝高铁线上的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三百公里。从成都到重庆,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罗希雅担任列车长时只有23岁,是当时成渝高铁上最年轻的列车长。
罗希雅的奶奶熊明珍六十多年前参与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今天,孙女的高铁和奶奶的铁轨平行,在同一个空间里浓缩了新中国的山河巨变。
成渝铁路,规划于清末,孙中山先生也曾经构想过宏伟的铁路建设蓝图。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过去,成渝铁路还只是地图上一条虚线。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全线贯通。
【同期】成渝铁路建设者 熊明珍
那个轨道好重,一根轨道都是讲吨数,起码最多都是一两吨,车子运到那都是人工从车上抬下来,不像现在用吊车,那时没有的,全部都是用人工。
【解说词】
艰苦卓绝,却激情飞扬;肩挑背扛,却日新月异;新生的人民政权唤醒了巨大的生产力。
仅仅三年,新中国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恢复了国民经济。
在农村,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
【解说词】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1950年,就在年轻的共和国疗治战争创伤,布局大规模建设时,朝鲜战争的烽烟,越过“三八线”,蔓延到了鸭绿江边。
中国人民被迫拿起了猎枪。
60多年后,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上甘岭高地上,依然保存着战斗的遗迹。在这里诞生了用身体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抗美援朝,血战三千里,志愿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
【解说词】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也就是后来通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人们把它简称为“一化三改”。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武力
保证国家安全,那就得有工业化,工业化才能有现代的国防能力,所以这个国家安全和加快工业化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教训,要必须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
【解说词】
与此同时,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面编制。156个重点工程启动,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开始探索现代工业强国之路。
【解说词】
洛阳郊外的这片试验田里,这辆无人驾驶拖拉机,要和六辆人工驾驶的拖拉机过招。
毫无悬念,新技术最后胜出。
生产出无人拖拉机的洛拖集团是“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60年前,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在这里诞生,从这里驶出去的拖拉机,给数千年原始耕作的中国农民,带去了现代化的曙光。
“一五”计划提前一年多完成,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一个个第一,破天荒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新中国白手起家,迅速刷新了国家的面貌。
把五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提前规划,也从此成为中国管理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同期】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 郝福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我认为高度重视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五年规划”这样的文件当中,清晰地表述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以什么样的政策措施,确保经济社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词】
大规模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杭州北山路84号大院,这栋小楼是新中国制度建设的一个历史地标。
从1953年12月28日到1954年3月14日,77个日夜,毛泽东率领一个小组,在这里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
人大代表申纪兰,那年26岁。因为一条建议,她的名字列入了新中国法制史。
【同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申纪兰
封建社会妇女不能当家作主,不要说管国家的事,连家里的事也管不了,没有男人就办不了一件事情。这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东西,这是很不公道的。也是同样的人参加劳动,就规定了男人挣十分(工分),妇女只能挣五分,我还挣过二分工分,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好多女同志也都提出这个建议。
【解说词】
1954年,“男女平等”的内容被正式写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这部“人民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固定下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性地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辟了政党合作的新境界,在未来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解,也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李正华
它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在中国政治史上,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对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框架体系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下来的。
【解说词】
而在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的同时,一系列社会层面的深层变革也在发生。
《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全国性的扫盲运动在农村和城市大规模地推开,占总人口的80%的文盲和半文盲,开始告别“睁眼瞎”的生活;“血吸虫病”等长期侵害劳动人民健康的流行病彻底根治,人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初尝幸福的滋味。
1956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人民的欢呼声中,中国迈进社会主义门槛。
这一年九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同期】毛泽东
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解说词】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力图突破苏联模式,开始自主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院务委员 陈晋
核心问题就是要找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要处理好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处理好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等等。实际上表明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有了理论自觉,也是第一次系统总结。
【解说词】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论十大关系》发表两个月后,毛泽东畅游长江。远处,武汉长江大桥轮廓初现。诗人的浪漫充盈国家的建设热潮。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中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东北工业基地建成,为新中国工业化架梁立柱。
兰新铁路破土动工,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
北京十大建筑不到一年就拔地而起。
人工天河红旗渠从太行山绝壁中穿流而过。
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激活了中国人的群体能量,几乎一夜之间,就将一盘散沙的所谓“东亚病夫”,凝聚成一支一往无前的建设大军。
中国,告别半殖民地半封建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进发;中国人,精神上由颓废消沉的被动不断转向独立自主、积极有为。
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用生命和赤诚践行着“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掏粪工人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年轻的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保护集体财产,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风雪搏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在1959年写下的诗句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咏赞。
工业化梦想的激励下,人们的建设激情,前所未有。几乎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在鞍山钢铁厂,工人王崇伦的一项发明,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量,这个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带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机械行业的“倪志福钻头”、纺织行业的“郝建秀工作法”、“赵梦桃小组”,成为那个年代的特有名词。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非凡的成就,让人们鼓舞;巨大的热情,让人们不断加速,甚至忽视了规律。
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钢产量等方面赶上英国。
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度脱离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 “七千人大会”,对几年来的失误和挫折作了深刻反思,毛泽东代表中央,主动承担了责任。
此后几年,国民经济调整稳步推进,中国逐步从困难中走了出来。
【解说词】
在青藏高原金银滩的草原上,有个不起眼的小火车站,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从这里运往罗布泊。
小站所在地,代号221,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
以王淦昌、郭永怀、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数万名工作人员,在这里探求核能武器的隐秘世界。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翻滚的蘑菇云宣告中国跻身核大国行列,从此掌握了国家安全的战略威慑力量。
欢呼的人群中,就有年轻的技术干部林俊德。那一年,他只有26岁。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同期】林俊德主治医生 张利华
林院士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我上台做手术,有没有可能我就再也醒不过来,我可能就没法再工作了?我说可能性是存在的。他对我说我不做了,我能工作一天是一天。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
坐着休息,不能躺下。对,一躺就起不来了。
【解说词】
2012年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与世长辞。
2018年9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他参加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一生隐姓埋名,身后却永远接受共和国军人的敬仰。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思德
如果说不是搞自力更生的话,那好多东西都抓在别人手里,他要你圆的就是圆的,要你方的就方的,都得听别人的扭捏,这个事情我觉得太危险了,所以对我们来说的话,就是死心塌地,必须搞自力更生。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仁宇
任何军事武器的尖端技术,谁也不会泄露给你。
【解说词】
一代代科技精英,献身国家战略,为铸造大国重器献出毕生心血乃至生命。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曾经步履蹒跚的中华民族,挺起傲骨。中国人的豪情,中国人的奋斗,支撑起民族的脊梁。
【字幕】1966年10月 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字幕】1967年6月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字幕】1970年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字幕】1971年9月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成功
【解说词】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字幕】2017年10月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同期】习近平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解说词】
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快车直达。前行过程,总是充满坎坷挫折。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即便是在这样的曲折当中,新中国的发展脚步仍然没有停滞。
1971年4月13日,首都体育馆,受邀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和中国运动员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小小乒乓球,打开了封闭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大门。
十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布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国际交往的空间,一步步打开。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辟道路。
【解说词】
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即将结束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已经探索了近三十年,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下一站。
此时,世界正在拥抱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在亚洲,日本已经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
而中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民还不能实现温饱。
“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再度响起。这一次,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再度扬起风帆,释放出推动变革的能量?如何迎头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伟大的复兴之路航程,又将如何重启?新的课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
参加#我的选择我的路#话题,晒出你的“必由之路”!
徘徊于无数的十字路口,踯躅于多少个路标旁,我们一一路过那些生命里的选择,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选择。40年风雨兼程,岁月见证了一个个选择。历史考验了对选择的坚持。[详细] -
自信自强 笃定前行 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主题歌《梦想阳光》发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路上阳光正好。[详细] -
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宣传片
4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栉风沐雨,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笃定前行。[详细] -
预告丨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今起央视开播
这是一条伟大道路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