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坚守与创新,带来“最美侨乡”的幸福变迁
江门,又名五邑,被誉为“最美侨乡”,这里不仅有开平碉楼、小鸟天堂等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也有新会陈皮、古井烧鹅等美食,让每个华侨华人都魂牵梦萦。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点,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第二站来到了江门,来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体深入走访,从一个个普通人的口中,近距离探寻“最美侨乡”的幸福密码。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员工: 老一辈华侨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广东江门古称五邑,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人口400多万,在海外的华侨却达500多万,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馆藏华侨文物包括华侨银信等实物和史料30000多件,书画等文物3500多件,定级文物纸700余件,其数量在全国华侨博物馆中最多。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内的华工群像。张薇 摄
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宣教文创部主任蔡晓敏就充当了记者团的讲解员,用富有激情的声音带领大家走近这段历史。“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千,返来起屋兼买田。”展馆墙上的一曲华工歌谣,被蔡晓敏用广东方言悠扬地唱了出来。
然而,梦中的金山并不是想去就能去,即便熬过了太平洋上的风吹浪打,也未必能通得过移民官近乎苛刻的盘查。看到展馆展出的一份“口供纸”,长达两米有余。发黄的纸上用广东方言列出了近百个问题,包括:“你是哪里人?”“你来这里干什么?”如今,这份“口供纸”静静地摊开在玻璃展柜里,昔日它则被携带在那些华工的身上,反复被他们默念背诵。
一本毫不起眼的劳工日记,详细记录着老华侨在国外艰苦奋斗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忧国思乡的心情。
博物馆展出的彼时美国华工所持的大清国护照。张国勤 摄
博物馆用声光电和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江门华侨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打拼以及投身祖国的英勇身姿。环顾馆内,观众有的放缓脚步,有的在图片展前凝神静思,有的还发出感慨“血浓于水,说的就是他们吧。“
蔡晓敏说,自己也是受华侨华人爱国的故事感染,才选择做这份职业,为了讲好他们的故事,她空时还翻阅了很多资料,进馆时唱的那首民谣,就是她辗转很久找当地老人们学习用方言吟唱的。“这些华侨饱含着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的坚定、坚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希望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李锦记首席工艺师:百年品牌的制胜法宝是创新
走进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就像走进一个顶级的酱料王国。
橱窗里,摆满了各式琳琅满目的蚝油、酱油、辣椒酱、方便酱及XO酱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调料。甚至员工食堂的桌面上,用的都是自家产品。
墙上展示的酱油生产流程图。张国勤 摄
作为百年品牌,130年来,李锦记从原来只有蚝油和虾酱的渔村小作坊,发展到拥有220多款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东南亚,甚至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一些岛国,都有李锦记的产品在销售。
而成立于1995年的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4月在新会逐步投产,现有员工约2500人,各种酱料产品每年的总产量达五十万吨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亩,是目前李锦记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张国勤 摄
年逾70多岁的首席工艺师杨洁明,仍然对二十多年前自己加入公司来到新会的场景记忆深刻。“22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芦苇草长到跟人齐胸高,没有路通到这里,来这要坐轮渡,半小时一趟。也没有灯,晚上下雨打雷的话,一声雷响,漆黑里双手都看不见。”杨洁明说。而就是这样艰苦的创业环境,没有吃的,没有固定的宿舍住,但包括杨洁明在内的7、8个拓荒者,就这么扎根了下来,经过这么多年,企业发展到这个规模,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在新会基地主办公楼的外墙上,李锦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永远在创业”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仿佛在提醒过往的员工,企业发展得再大,也务必要牢记初心。
“这里的确是一个务实又创新的公司。”2003年加入公司的高级人才资源及行政经理关镇威说,他认为,而这种特质,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密码。“一个百年品牌,在传统方面,坚持品质,坚持传统工艺,就算成本越来越高,也要坚持;在创新方面,则唯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进军新的市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走向世界各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基地办公楼的橱窗里,记者看到了独具特色的熊猫元素外包装李锦记调料,以及公司开发的一系列特供航天产品。原来,在“神舟九号”“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重大航天工程中,都有其身影。
“打个比方,不管是一辆车也好,一艘船也好,如果你永远不去改革,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那就好像在海里面逆水行舟一样,就会退回来。所以要有创新精神,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改革。”杨洁明的话,朴实而生动,却道出了一位老职工眼中的企业成功密码。她还笑着告诉记者,就算企业做到这个规模和程度,她仍然认为未来有很大的进阶创新空间,“中国的风味,中国的调料,非常受世界欢迎,如何满足外国人的嘴巴,我觉得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呢!”
珠西交通枢纽项目建设者:抓住重大机遇华丽转身
江门的最后一站,记者们来到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建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市成熟配套EPC项目部,实地查看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施工现状。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枢纽新城,毗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将汇聚江湛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城际、江恩城际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等6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设计沙盘。张国勤 摄
据项目总承包副总经理刘新佳介绍,目前新会站到广州南站约需一个小时,江门站建成通车后,将缩短到30分钟。
“我们特色是整个江门站是一个树杈型的造型,采用生命之树小鸟天堂的造型,结合了地域特色。在站房我们采用了双向通道的电梯,这在我们国内站房里是第一个。”刘新佳说。
此外,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还采用高架候车室形式,候车室内两侧布置设备用房和商业夹层。规划主体站房面积4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工程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整体计划总投资约为40亿元,是集合多种交通功能建筑和商业开发于一身的综合体。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施工现场。张薇 摄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建设施工吊车和工人们正在忙碌劳作,工程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刘新佳告诉记者,等项目建成后,向北就可以直达广佛核心地带,向南可以至珠海、澳门,往东到深圳、厦门、上海,向西至贵州、广西。“这就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路网,让江门站成为真正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珠三角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门户的重要功能。”
回忆过去,刘新佳还记得多年前江门地区交通不够便捷的情形,“现在,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江门珠西交通枢纽建设如火如荼。时代在飞速发展,希望江门抓住重大机遇华丽转身。”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江门交通建设大踏步提速时,江门人也没有忘记对美好家园的守护。巴金先生笔下的梦幻之景小鸟天堂就位于江门市,景区里栖息着夜鹭、池鹭和小白鹭等40多种鸟类共3万多只鸟儿,为有效保护小鸟天堂一带的生态环境,深茂铁路在途经景区路段创新采用全球首例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声屏障全长2036.35米,在保留乡愁之韵的同时,也为江门的发展之路涂抹上了一份坚守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