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媒体聚焦

阿拉山口:唱响生态曲提升吸引力

刘静 发布时间:2018-10-13 19:57:00来源: 新疆日报

问起留下的原因,在阿拉山口市旅游局工作的90后女孩王俊超能说出几十个理由。“白天,这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中欧班列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夜晚,这是一座静谧的城市,适合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在王俊超眼中,阿拉山口市是一座多彩之城。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阿拉山口市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这座偏远的口岸城市逐步成为安居乐业的生态宜居之城,吸引着一批批年轻人将青春与激情挥洒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

从戈壁荒滩到绿树成荫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曾经的阿拉山口留给人们的是这样一种印象。但9月27日到30日,记者在阿拉山口的4天里,3天半都是和煦微风。

走在这座城市里,绿色从四处涌来。道路两旁、单位院落、居民小区、公园,无处不在的植物构成了条条绿色走廊,贯穿于阿拉山口的角角落落。当初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滩,如今繁花似锦,绿树环绕。

阿拉山口的树有一个特点,都是朝东南方向倾斜着生长,这是它们抵御强风的印记。在这里种活一棵树太难了,每一棵绿树都凝聚了大批造林人的心血和汗水。

阿拉山口地表干旱缺水,大部分是贫瘠含盐、砾质性很高的灰棕漠土,植物难以成活。新种上的树苗都要撑上支架加固,并使用客土换填、小灌区轮灌等技术手段。现在,树木的成活率已达到95%。

城内种植绿化树,城外布局防风林。每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和引水工程的推进使空气更湿润,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风小了,雨多了。

去年来到阿拉山口市委宣传部工作的蒙古族小伙儿道谢,也参与了植树造林活动。“春天是阿拉山口最热闹的季节,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会种树,去年我种了上百棵树。”道谢说。

5年来,阿拉山口持续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完成人工造林绿化改造面积6130亩,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公益林28万亩、人工造林面积1.14万亩,绿化覆盖率达34.3%。

携手共护艾比湖

紧邻阿拉山口市的艾比湖湿地一直是鹅喉羚、大芸等珍稀动植物的家园。过去由于缺乏有效保护,盗猎、盗挖等违法行为一度对艾比湖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阿拉山口市森林公安等多部门联手,对包括艾比湖在内的广大区域盗猎、盗挖、买卖野生动植物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记者刚进保护区不久,就看到在缓慢行驶的车辆前,6只鹅喉羚倏地跳过,须臾间消失在茂密的红柳丛中。200多米外的艾比湖上,无数水鸟正在大快朵颐,它们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珍贵的卤虫。

在艾比湖东北部的科克巴斯陶区域,新种下的梭梭、胡杨幼苗已经发芽,裸露的土地也被草地覆盖。如果不是记者以前来过,初到此地的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有一个村庄存在。

“去年7月,村里的人大部分搬到阿拉山口市了,还有一小部分去了托里县。”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克巴斯陶中心管护站管护员伊登巴根说。为了完成对艾比湖的生态修复,阿拉山口市接纳了科克巴斯陶的大部分村民,并为他们提供了住房和工作岗位。现在,189名村民已经完成了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

一只只鹅喉羚重返觅食,一棵棵胡杨幼苗吐露新绿,这个新疆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及其周边区域正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我喜欢生活在这里。”曾生活在科克巴斯陶的牧民热依扎⋅合力木说,去年从艾比湖搬出来后,热依扎一家住进了阿拉山口市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在政府帮助下,热依扎在阿拉山口市一家幼儿园做保育员。下班后,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阿拉山口中心。

为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7年,阿拉山口市建成一个集办公、展览、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阿拉山口中心。为应对大风天气,还专门为市民们修建了室内800米徒步道,并设计了塑胶、石子、地板等不同质地,丰富徒步道的体验感。

其中中心城市展馆的创意策划者之一,就是年轻的王俊超。这位武汉纺织大学毕业的研究生,2015年7月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阿拉山口市,她选择在旅游局做宣传工作。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同校男友肖位春,如今,他们已经在这里结婚安家。

“在展馆的策划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资料,走遍了阿拉山口的每一处土地,作为一个新城崛起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对阿拉山口的未来充满信心。”王俊超说。

仅仅几年,像王俊超这样落户阿拉山口的高层次人才就达788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才优先”工程的实施、城市的快速发展令阿拉山口群英荟萃。沐浴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的阿拉山口市,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