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清网”专项行动 > 典型案例

吴新丽:食品类谣言占网络谣言比达45%

曹晨 发布时间:2018-08-03 11:07:00来源: 新华网

7月27日,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新华网大数据技术总监吴新丽作《大数据时代食品网络传播趋势与特征分析》报告。

7月27日,以“新监管时代 食品谣言防控与治理”为主题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新华网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监吴新丽表示,对于网络谣言而言,根据谣言类型可分为健康与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医疗健康类等。其中,食品类谣言占比高达45%。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

对此,吴新丽认为:“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在媒体平台上,谣言泛滥的情况依然严重。”

以“小龙虾的致命真相”谣言为例。据吴新丽介绍,该谣言从6月10日开始传播,到6月23日基本结束,传播时长两周,传播总量688篇。谣言的传播渠道包括新闻、论坛、微博、微信、APP以及境外新闻。其中,微信占比最大,微博其次。

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很多网民都在不同渠道上参与了讨论,那么网民的情绪怎么样呢?

她分析称,辟谣前有些网民对于该谣言持怀疑的态度,有些网民比较震惊,还有些网民表示不能吃小龙虾了。但是辟谣文章发出后,网民们表示虚惊一场,小龙虾可以继续吃,同时还对谣言表示出无奈。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辟谣,吴新丽建议:“辟谣应该在谣言泛滥且网民活跃度高的平台上(如,微博和微信)第一时间辟谣,同时在新闻网站、APP等公信力较强的媒体上进行辟谣,可以快速将辟谣信息传播出去。在辟谣过程中,时刻注意网民舆论的变化,随时准备进行引导以及二次辟谣。”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