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闪光的足迹 好记者讲好故事 > 笔触故事

给自己 给未来

郎宁 发布时间:2018-01-02 15:0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到今年,我与西藏网已经一起走过了十三个年头。人们特别喜欢用“十年”来做标签,去回顾、去总结、记住些什么,忘记些什么,然后再重新出发。生活中一本书、一个人,都有与我们一路同行多年的机会;但一份工作,能够坚守十几年,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份值得珍惜和珍视的人生经历。

  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也是最长的一份,目前看来还将继续的“长”下去。可以说,在西藏网的日子,让我真正的领会到一份工作的意义,开始感受到了自身价值和归属感。它让我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网络媒体人;接触到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西藏。记得第一天入职,我看到当时的总编电脑屏幕是一张纳木错的图片,我问到:“这照片是真的吗?”今天看来有一点点可笑,但也是因为来到这里,为我的职业生涯打开了不一样的天地。

  这几天整理电脑,在我的文件夹中,还保留着入职至今每一年的工作总结。它们记录着十多年间,我的青涩、成长、成熟,也交织着躲不开的挫折、迷茫与困惑。从最开始作为一名普通编辑,到后来慢慢成为部门负责人,从管理几名员工,到管理十几人的一个团队。一路上,我非常庆幸能够遇到许多同行的伙伴,我们至今可以并肩作战、无话不谈、遇到事情互相倾诉,共同解决;也非常幸运遇到很多前辈老师,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工作方法,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在工作中有过瓶颈期和低潮期,当工作中发生角色变化、岗位变动时,也有过不安和烦躁。学会适应变化、接受差异,调整心态,好像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学会的事情。无论怎样,我想,时间是最好的判官,正因为这些“好与坏”的淬炼,让自己学会自律、懂得责任,从而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这份事情而有所努力、有所付出。

  记得刚到西藏网时,单位人员少得可怜,工作条件、技术支持更不能与现在相比。但那时候工作起来仿佛更加专注和“较劲”。最初,网站自己开发的编辑器非常简易,操作环节繁琐而生硬,再加上刚入职不久,上稿子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从上稿到发稿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也正是经历过“最初”的艰苦,才磨炼了我的耐心和细致,以及对这份工作的一份“敬畏”之心。

  我想没有人会不爱西藏的大美与广阔,不敬仰那个善良坚韧的民族;不被其深远灿烂的藏文化而俘获,心甘情愿地靠近她、感知她、触摸她、记录她……

  这些年,很多体会都是通过一次次采访经历获得的,非常有幸在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不久,就登上列车进藏采访,成为这条“天路”最早的一批乘客和报道者。如今,青藏铁路已经开通十年,它犹如一条吉祥“哈达”,为藏族群众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忘不了在列车里捕捉冰清玉洁的玉珠峰;忘不了在夜晚远眺略带神秘的布达拉宫;站在拉萨火车站内,一次次被它浓郁的藏式风格吸引,又赞叹于其设施的科技化、现代化和人性化……

  这些年,我采访过援藏干部,钦佩他们对于高原热土的奉献和付出,听他们的故事会不时红了眼眶;也从西藏非遗传承者的讲述中,感受着藏文化的深沉力量,和这份坚守的珍贵;更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热爱西藏、向往西藏的“爱藏人士”,他们或许曾经工作生活在那里,或许有挚友亲朋在那里,或者根本没去过那里却一直对其牵挂,这些人让我觉得每一篇报道、每一次记录都意义非凡,有人倾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做到今天,这份工作仍然让我觉得每天都可以学一点,尝试一点“新”的东西。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现象级产品的不断涌现,让自己感到了本领恐慌,也发现,我们似乎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讲故事”了……期待未来,记录西藏的你我,都能有崭新的模样。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