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谷绽放的茶叶梦
墨脱县与目前世界上著名茶叶产地印度阿萨姆邦及大吉岭高原接壤,自然条件近乎相同。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墨脱极优的种茶条件,这个只有上万人的边陲县,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处女地。
墨脱县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叶生产基地,缘于门巴族大学生仁青多杰的茶叶梦想。2011年,仁青多杰大学毕业那年,放弃了到林芝市做公务员的机会,与一位从未谋面的退休人员有了接触,这位被他亲切地称为“叔叔”的人,便是送万株铁观音茶苗给他父亲,并拜托鼓励他试种茶叶的热心人。从那以后,茶叶种植就像做梦一样,一直萦绕在这个门巴族大学毕业生的脑际。憧憬种茶能让墨脱人致富的念头,也在这个门巴族后生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彼时,在墨脱种茶还是一件在当地人看来近乎“疯狂”的事。毕竟,这个“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当地信息闭塞,思想也较保守,分散在山沟里的门巴族、珞巴族农家,早已习惯了以种植水稻、玉米和其他杂粮为生。
仁青多杰走上了试种茶叶之路,努力地照看茶苗,同时也不断地给热心人发回日渐茁壮的茶苗图片,引起了四川一位茶叶专家的关注。
2011年初,四川雅安茶厂曾派专家曾对墨脱的土壤进行过取样,检测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墨脱土壤的酸碱值及所含矿物质成分非常适合于种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徐晓辉曾对藏区茶叶种植进行过多次调研,谈起种茶的必要条件时说,一个地方想要想种植茶叶,至少要满足三个硬指标: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是硬性标准,全年绝对气温不得低于-4℃,是为了确保茶叶生长不受冻害,年降雨量不得低于1000毫米,则是要满足茶叶生长必需的水分。
在徐晓辉看来,墨脱县海拔1000多米,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年极端最低气温2℃,山谷里云雾缭绕,与目前世界著名茶叶产地印度阿萨姆邦及大吉岭高原接壤,自然条件近乎相同。而阿萨姆红茶素有“茶中香槟”和“茶中蓝山”的美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墨脱极优的种茶条件,墨脱县既适合种红茶,还适合种绿茶,将来会成为国内的茶中极品。这个只有上万人的边陲县,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一个的处女地。
到墨脱考察过的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更是表示,墨脱可称得上是中国最适宜种植高山有机茶叶的地方。仁青多杰有过离藏去东北求学的经历,他也深知,墨脱茶叶一旦种植成功,“不仅可以填补一项空白,还能促成墨脱旅游业的发展”,更增加了仁青多杰“种茶梦”的信心和勇气,他说,“我家以前种下的茶苗成活率相当高,这样的长势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仁青多杰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的热情开垦了70亩地,取名多多坡茶园,用老屋存茶苗,用拖拉机运茶苗,没想到第二年的成活率却很低,也带来经济损失,但却为墨脱县大面积种植茶叶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2年,对口支援墨脱的福建省漳州市援藏干部率先将仁青多杰家的70亩茶园纳入到墨脱县政府的试种项目范畴,在茶叶专家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了补栽。”随后,对口支援墨脱的福建省漳州市的援藏干部从漳州引进了66万株红心铁观音,在墨脱县130亩土地上进行试种,其中在墨脱村建成了90亩拉贡茶园,种植铁观音27万余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在德兴乡、背崩乡、格当乡建成5个实验点,共计20亩,种植茶苗6万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013年10月,第一批铁观音成功采摘。
2013年11月,扎墨公路正式通车,墨脱县交通瓶颈逐步缓解。第七批援墨工作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最看重的是墨脱高山有机茶基地建设,为此,援墨工作组特地组织了墨脱县各乡镇干部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荷花世界、梅县八乡山万亩高山绿茶种植示范基地等地参观学习,明确提出了将茶叶确立为农牧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墨脱万亩茶叶基地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发展“墨脱茶叶”这一品牌。
2013年12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国家级推广品种——福鼎大白茶正式落户墨脱高山有机茶基地。
2014年,墨脱县政府委托广东省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编制了《墨脱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年—2025年)》。
2015年,墨脱县先后制成墨脱红茶、墨脱绿茶80余公斤,在墨脱县各大小酒店、餐馆推广。10月初,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王贞红副教授申报的科技推广项目“亚东村茶叶苗圃项目”建成,成为墨脱县第一个茶叶苗圃。墨脱县政府也启动了“墨脱茶叶”的商标注册工作。
2015年10月23日,墨脱县政府已经与西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成立了墨脱镇茶业有限公司,将集墨脱茶叶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和品牌打造为一体,构建自然生态、观光旅游、茶叶产销为一体的墨脱有机生态茶园,使墨脱县茶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