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改革开放我见证 > 征文作品

【改革开放我见证】杨锦慧一家的“穿衣史”

张海涛 发布时间:2018-11-30 18:4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来,祖国各地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吃、穿、住、行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家住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先明峡村的杨锦慧就是其中之一。对杨锦慧来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在穿衣方面的改变。 

  小时候,杨锦慧家庭十分贫困,兄弟姐妹多,总是穿着姐姐穿小的或者妈妈改造的旧衣服。每到开学、过节时,让她最羡慕的就是村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有新衣服穿。“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父母能供起我们姊妹四个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过我们都很懂事,羡慕别人的漂亮衣服,仅隐藏于自己心里。”杨锦慧回忆着过去的往事,深情地说。 

  今昔对比,当她翻开历史的照片,仔细看着在那段时期内自己的穿着打扮,竟让她倍加惊喜。“如今,通过简单的穿着细节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实惠,四十年人们着装的变迁,是最直接、最细微的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地方。”杨锦慧感慨道。 

  今年66岁的杨延年老人是杨锦慧的父亲。杨延年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穿衣颜色就是黑、白、蓝“老三样”;在服装样式上,他基本穿“对襟褂子大腰裤”,最时尚的是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军装;在服饰布料上,中山装、“草绿军装”基本都是平布,“对襟褂子大腰裤”几乎都是手工织的粗布。“的确良”“的卡”是那个年代的服饰选料的奢侈品,大部分家庭只有过年才给家人制作新衣服。 

  杨锦慧接过父亲的话头,她说:“不是父母那代人不爱美,而是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何谈穿得漂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着装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服、毛呢、大衣、喇叭裤、健美裤风靡城乡,呢子、纤维、毛绒等布料品种任人挑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开始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色彩和样式的服饰。 

  “作为70后的我,不再为穿衣发愁,也不羡慕别人的漂亮衣服,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喜爱的衣服打扮自身。”杨锦慧说,服装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确实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伟大的祖国。(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张海涛) 

(责编: 郎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