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美丽河湖 > 独家报道

探访黄河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王茜 发布时间:2019-08-16 21:3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源头活水源源不断。


图为鸟瞰鄂陵湖 摄影:王茜 

  记者观察:黄河源水丰草美

  虽然是盛夏8月,但鄂陵湖畔气温还不到10度,冷风嗖嗖吹得衣服哗哗作响。

  黄河源园区包含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自然保护分区,不仅地域辽阔,还有湖水碧波荡漾、牧草丰美。


图为牛头碑 摄影:王茜 

  登上牛头碑所在的山头,鄂陵湖尽收眼底,远处碧空如洗,起伏的远山与蔚蓝的湖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沿湖行走,各类水鸟在湖面嬉戏飞翔,仔细观察,还能看到旱獭在洞穴里出没。野驴、藏原羚不慌不忙在路边草原上食草,并不怕人。鄂陵湖畔的“迎亲滩”传说是吐蕃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的地方,留下了汉藏和亲、民族团结的千古美谈。

  生态管护员在行动:现在牧民变为草原保护者

  更登尖措是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位牧民,也是一名生态管护员。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日常巡护。因为巡护面积大,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据悉,黄河源园区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的19个行政村,2687户74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54户。玛多县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按照精准脱贫的原则,先从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增设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目前,玛多县全面实现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囊括“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义务教育”等职责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是玛多县创新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也是三千余名生态管护员的责任所在。

  “现在牧民变为草原保护者,都积极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中了。”更登尖措说,“我们擦泽村划分为几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长和网格员,现在我们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是全方位的。今年春节前后下大雪,我们帮助疏通道路,帮助村里群众运送物资、颗粒饲料和青干草,还在几处固定区域投放饲草料救护野生动物。”


图为鄂陵湖上水鸟飞过 摄影:王茜 

  数据说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监测,2004年以来,黄河源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2018年扎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2004—2017年,下同)平均分别增加了1.6%、1.2%,鄂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平均分别增加了6.5%、2.8%。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公路沿线历史遗留的生态修复问题已经彻底得到解决,450处3206.3亩历史遗留砂石料场以及5处河道得到恢复治理,曾经的“伤疤”被彻底抹平。


图为黄河源牛头碑附近盛开的“高原美人”绿绒篙。摄影:王茜 

  “现在我们生态管护员,每月都有工资,比起以前,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现在村里在发展生态畜牧业,这样又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更登尖措说。玛多县全面贯彻落实惠牧惠民政策,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稳定增加家庭收入,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至2018年,玛多县累计发放草原补助奖励资金3.89亿元,户均增收3.05万元,人均增收1.06万元,积极探索发展园区内黄河乡斗江村、玛查理镇玛拉驿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大胆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同时,鼓励引导并扶持园区内19个行政村牧民从事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促进增收致富。(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