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世班禅的“高薪”说起
1923年冬,青藏高原,冰天雪地。寂静之夜,扎什伦布寺闪出一队人马,直奔东方。他们成功避开了拉萨方面派出的错果代本的追捕,穿越危险的羌塘无人区。
与此同时,一首歌谣在拉萨街头流传:“都说班禅似兀鹰,展翅飞翔去他乡。都说错果像猎犬,空手而归嗅地面。班禅喇嘛好似神,他的坐骑像只鸟。金鞍放在鸟背上,扶摇直上入云霄。”[1]。
九世班禅一行,历经磨难,终于成功抵达内地。虽然这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但从北洋中央政府到地方各军阀,仍对这位万里而来的佛爷给予很高的礼遇。
至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后,国民政府出于边疆局势的需要,对九世班禅的待遇进一步提高。1931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九世班禅为西陲宣化使,设立行署,规定“行署经费每月定为一万五千,警卫队经费每月定为一万五千,均由中央发给。班禅额尔德尼年俸定为十二万元,由中央按月发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并非是给九世班禅个人的薪俸,而是“其个人费用及随从、僧徒等之生活等费”,这些都需要“由年俸内开支”。[2]
这在当时,可谓巨款一笔。故12年后,有报刊仍在发文感念,“第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在国民十九年时,每月薪水即为一万元,年俸达十二万之钜。是时民国政府之特任官,月薪不过八百元,班禅薪水,不特为特任官所不及,亦竟超过国府主席(根据1933年国民政府政府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当时蒋介石的工资为每月800元——笔者)[3],且为民国史上之创例,足见政府对边疆人员之特别优遇也。”[4]
看看当时的物价。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国立专科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会议对大学教员待遇作出了修正:一名普通教授月薪调整为400-600元。[5]而据当时学者的调查显示:当时在北平,1块银元可以买45斤大米,可以买约7、8斤好猪肉。[6]据陶孟和在1926年所做的调查显示:北平小学教员每月薪俸40元。[7]广为人知的鲁迅先生花费3675块大洋购买了北京八道湾11号的“三进的大院子”,此时因为都城南迁,而更加便宜。
此时的九世班禅的薪俸虽高,但他并未“投资置业”,而是注意将“高薪”回馈于国家和社会。1931年,长江、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份,武汉受水淹长达百余日,22万人遇难。据《中央日报》报道,正在内蒙驻锡的九世班禅“鉴于民命倒悬,同属五族,应有救济之责,特电其驻京办公处,命将本人年俸内发大洋一万元,移作赈灾,并在蒙古地方,召集全体喇嘛唪经三日,为全国灾民祈祷”。[8]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此时在青海玉树的九世班禅已重病缠身,面对艰难时局,他仍不忘国家,于10月捐出三万元,并购买救国公债二万元。[9]在弥留之际,他还嘱咐行辕将之所存步枪、山炮捐献给中央,用于抗日杀敌,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10]
事实上,九世班禅之所以获如此“高薪”,正是由于近代边疆危机的特殊历史背景。给予边疆少数民族官员、首领、宗教领袖以高额薪俸的建议在清末就已经提出。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就曾在《西藏善后事宜十六条》中提出“官俸宜优给也”。[11]后因张荫棠去职,藏事纷扰,该设想未能实现。值九世班禅到达内地之时,军阀混战,狼烟四起,北洋政府虽然给予九世班禅高规格礼遇,但未能落实薪俸。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基于边疆政策的需要,同样给予西藏地方政府驻内地机构与人员以优厚的待遇,西藏驻南京、北平、康定的费用一年也超过12万[12],与班禅行辕旗鼓相当。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黄慕松入藏致祭的预算也超过40万元。[13]可见,给予特别优厚的薪俸,是当时国民政府治边政策的一个特点。
国民政府给九世班禅以“高薪”,具有支持其回藏的含义,在国民政府的决议中特别写明:“班禅年俸办法,至班禅回藏之日为止”。“高薪”未能持续太久,也未能帮助九世班禅回藏。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在玉树结古寺圆寂之后,其行辕的规模被压缩,经费自然也被大幅削减。[14]此后,班禅行辕便在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中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回藏更是遥遥无期。
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护送下,离藏近30年的班禅系统,才终于得以重返扎什伦布寺。这显然不是“高薪”所能办到的。(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
[1][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72-73页。
[2]《特派班禅为青康宣化使办法》,中国藏学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10页。
[3]《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考试院公报》1933年,第9期。
[4]《班禅之薪俸》,《康导月刊》1943年第2、3期。
[5]《大学教员薪俸表》,陈大白主编《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77-1992》,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78页。
[6]牛鼐鄂:《北平一千二百贫户之研究》,《社会学界》1933年。
[7]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2-87页。
[8]《班禅捐年俸赈灾并讽经三日为全国灾民祈祷》,《中央日报》1931年9月18日,第8版。
[9]《中央通讯社稿》,1937年,10月上,第408页。
[10]《赵守钰为告班禅遗嘱致蒙藏委员会电》,中国藏学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745页。
[11]《张荫棠奏拟西藏善后事宜十六条清单》,中国藏学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4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1557页。
[12]《班禅驻京办公处为陈述西藏政情历数达赖之罪并请讨伐达赖等》,中国藏学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32页。
[13]《行政院为追加黄慕松入藏经费预算事致中政会秘书处公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喇嘛转世坐床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70页。
[14]《蒙藏委员会向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所作工作报告》,中国藏学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67页。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第一部关于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的纪录片——《西藏巡礼》
他们在几个月时间里拍摄了长十本的《西藏巡礼》。有专家认为“《西藏巡礼》虽然不具备那个年代《华北是我们的》那种‘强度的时间性与深度的政治性’;也没有《民族万岁》那般‘良好的蒙太奇’,但它对西藏自然景色和充满宗教气氛...[详细] -
喜饶嘉措大师等亦为之感佩的藏族母亲
阿宗夫人“远处巴安(即今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子女均远离膝下,既乏人承菽水之欢,又未能享受国家荣誉褒奖及荣军家属应享之优待。”阿宗不但不为之灰心失望,还教育子女为国效劳。“这种忠诚报国之精神,内地尚不多见,其在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