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 > 专栏文章

著名画家叶浅予、舞蹈家戴爱莲在康定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1-11-19 10:4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上世纪40年代的叶浅予、戴爱莲(喜饶尼玛提供)

  1945年9月15日,成都刚刚褪去酷热,人们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欢乐中。天刚亮,一辆客车开出了西门。采风的著名画家叶浅予(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与舞蹈家戴爱莲(后曾任全国舞蹈协会首任主席)、摄影家庄学本(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等一行数人经过多次拖延,克服困难,终于能够前往康定(当时也称打箭炉)。遗憾的是著名画家张大千因故则未能如愿。


图为叶浅予速写:宝马(喜饶尼玛提供)

  这是一次艺术界特殊的川康民族地区采风活动,叶浅予称主要旅费都是他靠卖画挣来的。这次活动有幸的是叶浅予不仅画了不少画,还用他的笔记下了此次康定之行的所见所闻,让人感受到中华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真情实景。


图为叶浅予速写:康定街头所见(喜饶尼玛提供)

  叶浅予等人在康定接触到当地的官员和普通百姓,自然也与宗教界人士有了来往,颇多故事和文艺作品,活生生地描述了旧日的多民族居住地区生活的日常。戴爱莲的收获不比叶浅予小,她的采风成果尤为突出,在拜巴塘名人格桑悅希为师后,在康定的各种场合,她娇小的身材,焕发出无尽的热力,似乎将“巴塘弦子”舞到了极致。


图为叶浅予速写:跳弦子(喜饶尼玛提供)

  叶浅予作为当时在国内已经颇有影响的画家,在康定很受敬佩。他自己也感觉作为“一个穷画家”,真有点“受宠若惊”。他主要关注的是藏族民风民俗,也应当地人士之请,留下了不少画作。他在康定期间,结交了不少朋友,对藏族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作和教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有学者称,叶浅予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从30年代起就速写本子不离身。这次,他毫不例外地随身带着速写本,抓住每一个机会,完成自己的速写。戴爱莲学习舞蹈时,他陪着在旁速写。一次,叶浅予在大街上见到一对新婚夫妇,当即开始速写,结果抢了新人的风头,身后跟了一大群孩子,最终迅速跑向小巷才脱身。


图为叶浅予速写:街上争看新娘(喜饶尼玛提供)

  他提到“在街头作画,到处有人围看。有时看客自动求我写像以为乐,这倒便宜了我,缺点是观众全是男子和小孩,女人们不但不敢近我,而且远而避之。”他还到当地寺庙临摹佛像,结识知己。

  当年十月,叶浅予在康定金刚寺结识了一位能画能塑的贡格喇嘛。在喇嘛的居所,叶浅予见到了全套的《德格佛像》,兴奋不已。略通汉语的贡格见其看了又看,不忍释手,选了一幅重复的送他。叶浅予感激中,为其画了画像以为报答。就这样,有着同样志趣的藏汉艺术家在旁人的帮助下,从德格的佛像线条,一直谈到唐卡的用色问题。共同的话题,使他们谈兴愈浓,相谈甚欢,相互间还交换了各自对中西画法的意见。贡格喇嘛对速写画法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提到,目前因为战事影响,这里买不到好颜料。叶浅予当即将带来的两瓶英国水彩颜料和两只描笔,以及自己正在使用的“半只炭精给他,也许以后他会用它”。贡格喇嘛也送其四只自己做的描笔。

  叶浅予对这位喇嘛很尊敬。几天后,专程去看了他正在建造的佛像,认为该像“衣褶相貌颇为动人”,够得上水准。他的塑像技艺,到内地不怕没有寺院供养,答应设法帮助,还给了自己在重庆的地址,希望以后联络。遗憾的是贡格喇嘛因为顾忌住在木雅乡的老母亲,未能远去内地,两人也无缘再见。

  叶浅予、戴爱莲等在康定共50余天,收获颇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和感受兄弟民族的文化,投身于汉藏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关注。(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